搜书吧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之小酒馆在线阅读 - 第118章 东晓市扛把子

第118章 东晓市扛把子

    “老大就是这个人,他说想和您做交易。”

    正聊着,看场子小弟带着六七个人走了过来,指着蔡全无兴奋地说道。

    蔡全无看见路边的摊主们纷纷向一位塌鼻大嘴的男子问好,他就知道这人就是黑市的老大了。

    “刘老大您来啦!”老沈急忙站起身问好。

    蔡全无站在一旁打量着这位刘老大,此人身着中山装,脸上多了一道刀疤,看起来面目狰狞。

    之所以说多,那是因为蔡全无已经认出他来了。

    他就是当年和蔡全无争抢五彩大罐的刘大宝。

    怎么会是他?

    虽然惊奇,但蔡全无还是不动声色。

    因为蔡全无已经易容了,他不觉得这个刘大宝会认出来自己。

    而且当年也是在天黑的临晨,刘大宝未必能看清蔡全无的面相。

    “老沈,听陈小二说你今晚大赚了一笔啊!”

    刘老大上前没有直接和蔡全无说话,而是先招呼了一下老沈。

    刘大宝这个举动,让蔡全无心里对老沈的评价又高了一层。

    看来这位老沈的背景不简单啦!

    “这位小兄弟你好,承蒙看得起我刘大宝,来我这里交易。”跟老沈打完招呼,刘老大便朝着蔡全无做了一个江湖拱手礼。

    “哈哈!刘老大的威名在四九城八黑市都很响亮,我今天也算是一睹风采了。”

    蔡全无也是花花轿子人抬人。

    说是黑市,其实就是鬼市,只不过现在买卖的东西变成了人们生活急需的食物罢了。

    蔡全无说“八黑市”也是有由来的。

    四九城鬼市历史悠久,直到解放前,在这四九城里,就有了“四城八鬼市”之说。

    据说西城老皇城根下的那个最大。

    还有德胜门的北小市,宣武门的西小市,崇文门的东晓市,东直门的小市,还有在天桥、高粱桥、朝阳门外等等的小市。

    这些小市都后来,都被统称为了鬼市。

    四九城比较著名的鬼市有三个,一个是南边的崇文门外东晓市;一个是北边的德胜门附近的北小市;还有一个就是东边的东直门鬼市。

    这崇文门的东晓市,在清代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当时它位于崇文门外药王庙,半壁街附近。

    这里摊与摊相连,每天开市顾客云集,争购物品。

    东晓市上比较出名的是卖估衣的,也就是卖旧衣服的。

    还有就是卖旧货的,这些旧物件儿,作为原材料或半成品,买回去后,再加工制成商品出售。

    所以说,东晓市既是个旧货销售市场,又是各种行贩搜购原材料或商品的货源集散地。

    这也是东晓市的一大特点。

    从原材料到成品货物,都在这儿有销路。从而这也让这里的黑市,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要说哪个鬼市故事更多,那就得数德胜门附近的北小市了。

    在早年间,这里跟东晓市不同,因为它挨着什刹海附近的众多王府、豪宅。

    所以从清末到民国,在北小市捡漏发财的传说让众多古玩爱好者趋之若鹜。

    清末的某些落魄贵族,到最后为了生活,也只能变卖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那点儿私产。

    但由于他们自己有着贵族身份,还要点脸面,所以就趁着天不亮看不清脸时出市售卖,天刚露鱼肚白就赶紧溜回家中,生怕熟人知道了之后奚落。

    据传,溥仪的七叔载涛落魄时,就曾经在这北市摆摊儿卖过“破烂”。

    这件事儿,最开始知道的人并不多,也没引起外界的注意。

    直到有一天,载涛在无意之中错将一只珍贵的明代瓷器,当作一个普通的旧瓷器卖掉了。

    捡了这么大便宜的人,就盯上了载涛的小地摊,几乎每天都要来看上一看。

    从此,涛贝勒鬼市摆地摊的消息就传开了,因这事,当时还搞得满城风雨。

    到了建国前,德胜门北晓市卖文玩字画的少了,卖洋货的却多了起来。

    这些东西有美丽国的救济品,也有走私品,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既有饼干黄油肉罐头,也有皮鞋大衣望远镜,来这儿逛一圈那就算“开了洋荤”了。

    不管你叫它黑市也好,鬼市也罢,在这行里有很多行业切口,也就是所谓的行话。

    最典型的就是四九城人嘴里所说的“佛爷”,就是指的是小偷,取的是千手千眼佛之意。

    还有就是“低头斋”,又叫“一杆挑”的。他其实就是指那些收买旧鞋,翻新后在摆摊出售的小贩。

    这老四九城走街串巷,收买旧货的人,被称为“打鼓儿的”,它又分为打硬鼓儿和打软鼓儿的两种。

    这打硬鼓儿的,是指本钱较多,专门去京城旧官宦府邸、富户豪绅之家,收买金银首饰、细软皮货、硬木家具、古玩玉器、书画法帖等贵重物品。

    这“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就是打他们这儿来的。

    只要碰上一宗俏货,就够一家大小半年的嚼裹儿。

    打软鼓儿的多串四九城内外城的贫民区,收购一般居民的废旧物品,即使买满两大筐货也卖不了几个钱,吃了上顿没下顿。

    所以打软鼓儿的在民国初期都在大筐里装上几包火柴,用以易物,故打软鼓儿的又称“换取灯儿的”。

    这鬼市在买卖之间也很有讲究,比如说把去买货叫做“抓货”或者叫“上货”。这货又分大件货,秀气货,成货,零货,洋货,“俏”货等等。

    买卖双方要价还价的行话是:“麽、按、搜、臊、歪、料、俏、笨、脚、勺”,用这十个字音分别表示一至十。

    还有像什么打眼了,捡漏了这些词也都是从鬼市流出的行业暗语。

    当然了,现在都是普通老百姓在这里换取食物物资的地方,这些行业暗语自然也没什么会用。

    行内人和他们用,这些老百姓也听不懂啊。

    见蔡全无说到八黑市,刘老大明显对他多看了两眼。

    “哈哈!小兄弟会说话,一看就是行内人,咱们借一步说话如何?”

    刘老大见蔡全无看到自己的面容,没有恐惧和拘谨,对蔡全无也充满了好奇。

    “行,刘老大请!”

    蔡全无回头看了一眼老沈,点了点头算是做了约定。

    “小兄弟请坐。”刘老大带着蔡全无来到一处棚子里说道。

    “您请!”蔡全无拱了拱手坐下。

    棚子里此时只有蔡全无和刘老大两个人,蔡全无自然不用太过戒备。

    “小兄弟不方便示人?”刘老大笑着开口道。

    看着蔡全无脸上的黑痣和胡子,刘老大已经猜出了几分真假。

    “出门时,家里做了交代,还请刘老大见谅。”

    蔡全无笑着拱了拱手,也不尴尬。

    “无妨,既然你们有规定,我也就不强人所难了,咱们直接说正事。听陈小二讲,你手里有批量的好货?”刘老大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第一次来只是试试水,我现在可以提供给你一百斤猪肉,五百斤鸡蛋,不知道这批货,刘老大可看得上眼?”蔡全无轻声说道。

    原本蔡全无还想多卖点,可是现在知道是刘大宝,也就缩了一大半的水。

    如果是一般人,肯定会被蔡全无这么大的量所震撼。

    可是在泛黄的煤油灯光下,刘老大脸色很是平静。

    仿佛蔡全无说的这些,都是小意思而已。

    虽然刘老大镇静自若,但是蔡全无还是能从他收缩的瞳孔里,看出了吃惊。

    “这批货数量确实挺可观的,不知道小兄弟是想按照什么价位出手。”

    片刻,刘老大开口说道。

    “我这是走量出货,也不问您多要,按照市价就可以,我相信陈兄弟已经告诉你了,我的东西,都是上等品质。”蔡全无敲了敲膝盖说道。

    “小兄弟,你这就不实在了,照市价来,我哪里还有什么赚头。”刘老大敲了敲桌子开口道。

    “不过,今儿是咱俩第一次合作,就按照小兄弟你说的办吧!你是要现金还是粮票?”

    刘老大不想第一次就把蔡全无拒绝了,他还想以后跟蔡全无再做交易。

    而且刘老大相信,蔡全无能拿出这么多的猪肉和鸡蛋,那他背后的人,肯定还能弄到比这更多的物资。

    “四九城的粮票就算了,您要是真想吃下这笔物资,那就拿全国粮票来交易。当然,您也可以拿古董来交易,不过这价格得我来定。”蔡全无认真的回道。

    “全国粮票我没那么多,黄金行不行?”刘老大拍了一下大腿说道。

    刘老大本身就是倒腾古董出身,自然不会让蔡全无给古董定价交易。

    万一价值五百的古董,他非说是五块钱,这就划不来了。

    “刘老大豪气!说实在的,本来我是不想要黄金的,只是您刘老大张口了,我也不好拒绝不是。”蔡全无很轻松的说道。

    “哈哈……老弟够义气!祝咱们合作愉快。”

    刘老大也没想到,自己装逼豪气了一把,蔡全无居然爽快的答应了。

    “那这样,明天晚上凌晨一点在西门昆明湖碰头,咱们完成交易?”蔡全无笑着问道。

    “没问题,只要在长安范围内,老弟你说在哪交易就在哪交易。”刘老大笑着说道。

    “合作愉快!”蔡全无笑着伸出手。

    “哈哈!合作愉快。”头圩女婿的四合院之小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