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在线阅读 -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483节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483节

    另一位年轻人和张书平相同的个头高度,戴眼镜,文质彬彬,刘海儿吹气时髦些,表情比张书平活跃。既然这人喊了声爸,可以料想到是杜老师那位和张书平为同班同学的儿子杜蒙恩了。

    “他们是谁?”杜蒙恩望见了办公室见着的谢婉莹他们,露出些好奇。

    作为医生的儿子,从小来爸爸工作地点串门儿,大体都知道爸爸身边有些什么人。他爸爸是教授了,带的学生和下级医生不可能是年纪如此年轻的,最最少是像郑医生那样二十多的年纪了。。

    这两人好像年龄和他差不多,杜蒙恩看着看着再走近些想瞧清楚谢婉莹他们,眼光里含着戒备,显然在防备自己面前出现可怕的同龄竞争对手。

    “我知道他们是谁。”张书平拉住他的胳膊说。

    “谁?”杜蒙恩回头问。

    “是之前帮我奶奶治病,被我叔叔欣赏的那位谢医生。”张书平道。

    好像是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杜蒙恩再扶了扶眼镜:“他们来我爸这里做什么?跟我爸搞论文?”

    教授只需指点江山,才不会有空带个实习生做基础操作。

    估计是儿子的唠叨声敲开了杜海威独自闭关的思维世界。杜海威回头,问起到场的儿子:“你来做什么?”

    有意思。儿子问老爸的学生来做什么。老爸直接问儿子来做什么了。

    杜蒙恩道:“我和书平今天没课,到爸这里来参观参观,帮你干活。”

    “你们为什么今天没课?”

    “本来说好安排见习课,那个临床老师说是没时间带,让拖到下星期。辅导员叫我们自习。自习多无聊。”

    临床医学是技术学科,拿书读不如到临床多看看多动手。只要聪明点的想认真学医的学生都懂。杜蒙恩怎会不抓住老爸这里的方便来学习。

    看来医生家孩子全是很聪慧的。

    杜海威不会拒绝儿子想学的心思,说:“别惹麻烦。”

    想学可以,乖乖的。

    收到。杜蒙恩当场给老爸敬个礼。

    杜海威转个头,对这个儿子也是不知道怎么说好。儿子年轻,性格活泼,说是像他不如是像他老婆多些。

    “爸,你找什么东西?需要我帮你打个电话问郑医生或是问左医生吗?”杜蒙恩掏出手机,论了解自己爸的程度,儿子是有优势的。平日里老爸的学术资料都是这两个下级医生在帮忙整理的。

    “不用。”杜海威似乎想清楚了,对他们说,“把文件放回去吧。准备去门诊。”

    今天早上杜老师是出门诊,和科室打过招呼,先不回病房查房了。

    三甲医院的门诊量是巨大的,每位名医门前都是病人排长龙。然而,哪怕是名医,名医与名医间同样有差距。

    第1780章 【1780】比当偶像好

    不知道是不是当初跟黎老师是在生殖技术科出诊的缘故,黎老师那天上午的挂号量是四十个左右。以黎老师的速度根本一个早上看不完,只能另外找时间给补看完。谁让临床老师菩萨心肠,哪个病人过来求着加个号一般都不会拒绝。

    据说其他妇产科老师的号是和黎老师差不多量的。到了杜老师这里是超恐怖了,八十几个号。

    诊室没开诊前,病人家属是成堆挤在医生诊室门口的。这种景观和隔壁左右两边的诊室做对比更加鲜明。其它诊室门口的病人远没有如此庞大的群体焦虑感,会很恐惧没能被医生看上病。。

    杜蒙恩走在老爸后头脚步迈得轻轻松松,见到老爸如此广受患者好评和欢迎,身为儿子很是骄傲。

    老爸此时好像被人崇拜的神一般,哪里是什么明星偶像可以比的。说句实在话,明星偶像生了病都得来求他老爸治病。

    “那个谁,长了瘤,住在我爸管的五号病床。我妈说,她以前在电视里演什么的,拍过海飞丝广告。现在每天对着我爸说的都是,感谢你杜医生,你是我的再生父母救命恩人。”杜蒙恩贴在同学兄弟好友张书平的耳朵边说。

    张书平听完笑眯眯的,想想自己的天才小叔一样。当医生比当偶像有成就感多了。成为杜海威或是他小叔这样的医生,是他和杜蒙恩的目标。

    后面的谢婉莹和耿永哲看着这个场面同样颇受震动感动。

    什么妇产科男医生要被患者嫌弃,在杜海威这里是不存在的。再次说明,患者生命垂危了,哪会再去挑剔什么男医生女医生的。

    患者们家属们对杜海威的敬重,一是人家医生技术含量确实高,二是,谁都知道杜海威为什么成为妇产科医生,是当年和自己父亲为了给自己奶奶治病所以从事医学研究,从医品德没人能质疑。

    奔来杜海威这里看病的老年女性患者极其家属,一个个深信杜医生会像给自己奶奶治病一样治好她们。而杜医生也真的是把她们当作自己奶奶一样看待。

    “杜医生,这是我家里养的那只老母鸡产的蛋,我妈说,一定得捡几个给你吃。”一个患者家属拎着个竹篮子,冲到其他人面前非要塞给医生礼物。

    有一个患者家属这样,另外一个接着一个挤上来了。

    “杜医生,这是我家里种的大白菜。”

    “杜医生,这个是我们家自己种的橘子。”

    “杜医生。你让她做完手术回去养身体,平常可以找到轻松的手活儿干,她想来想去给你织了条毛巾,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

    全知道大医生不收取红包,只能送自己亲手做的东西了。患者这种表达感激感谢的心情,底下是一种对救命稻草的依赖感。

    医生当然是不收取东西的。一如既往,杜海威让跟来的门诊护士解决这些问题。

    “让开下,让医生进去给你们看病。”负责维持秩序的护士喊话。

    挤在门口的人群散开了。

    第1781章 【1781】年轻

    妇科病,几乎是每个女人一生中均会看过的病。

    有些老江湖医生乃至一口咬定,女人的钱必然会花在妇科病上。

    女人无论结婚不结婚,生不生孩子,从小到大,只要生为女人,注定要被妇科疾病所困扰。小的有最常见的“因”(谐音“****瘙痒,月经不规律。大的有各种妇科肿瘤恶性肿瘤要人命。其它科疾病与妇科疾病息息相关多的是。譬如临床肿瘤女性患者常年死亡数排前列的乳腺癌,部分乳腺癌患者是要同时切掉卵巢的。

    这里需要补充说到,妇科笼统的定义是主治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乳腺不归属人体生殖系统,之所以在外科里头经常被医院单独分类出来成为一个科室,主要原因是它的发病率和死亡数太高,能单独支撑起一个科室的业务量和业务收益。

    除了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通通是常见的妇科肿瘤,经常列入女性恶性肿瘤前十。男性在生殖系统方面被困扰的情况相对女性会好些,虽然同样有居高不下的前列腺癌威胁。

    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些生殖系统疾病总算是往后退,排在了肺癌消化道癌后面。再次证明环境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对人类患癌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医生们进入诊室时,早有病人占据头号就诊的位置上了。

    是名二十四岁的女性患者,被乳腺外科介绍过来的,是说过的那种需要切除卵巢的乳腺癌患者了。乳腺癌患者中,如果被查出来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这时候需要内分泌治疗。如果不做内分泌治疗,切完乳腺肿瘤体内的细胞只要有这个激素在继续会长成肿瘤细胞。内分泌治疗首选口服药,然而口服药如果效果不好,医生只能建议其切掉卵巢。这种患者最可怜可悲的地方在于:年轻。

    年纪大的绝经后的老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本不需要切卵巢,因为她卵巢功能退化了,没有激素分泌了。只有年纪轻轻风华正茂的患者,激素分泌正旺盛,这个死穴刚好被死神抓到死死的。

    年轻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生没活到一半,年纪是正展望未来的黄金期,好比潘同学那位患病的同学,是最不甘心最想活下去的群体。比潘同学那位同学惨的是,这女孩为了活命必须把未来一块切掉。

    女人的命苦,在妇科是最能见到的。

    没有卵巢,这女孩今后别想可能有自己的孩子。像前天在产科见到的那些宝妈的幸福,她是不可能拥有。

    女孩两眼空洞,她的脑子里不能想其它,只能想着能多活一天是一天。

    年轻的医学生看到这种绝望的患者病例,是很想躲着的,太撕心裂肺。

    杜海威翻开乳腺外科转来的病历,阅读了大概一分钟。病人多,没有时间让他细细看。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这个病人收不收。

    坐在对面帮老师开单子的谢婉莹和耿永哲,拿出笔安静等待老师做定夺。

    第1782章 【1782】残忍

    杜老师的迟疑,几位同学只需看下患者的病历能体会到原因。

    “她这个肿瘤病理做出来,属于luminal b型。”杜海威念读病历上所写的病理报告结果。

    陪患者来的家属应是患者的母亲,应道:“对,对,那边医生做完手术后拿到报告,跟我们说,这个分型还好,治疗效果将会是比较好的。不知道为什么吃药吃完说是指标降不下来。”

    “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是会对这些药产生抗性,即通常说的要吃进去后没有产生医生想要达到的治疗效果。”杜海威说,“她的病理报告显示她体内的肿瘤是属于雌激素依赖性型,这些药如果有效的话,可以干扰到雌激素受体。现在看来是没效。。”

    对面坐着的两位同学发现,杜老师不是不爱说话,该说的绝对会说,而且对患者家属很有耐心。

    家属道:“这些话我们听乳腺外科的医生说了,说是需要来找你们妇科做手术。”

    “她年纪太轻,淋巴结转移,乳腺外科医生有和你们谈过这些问题吗?”杜海威沉稳的声音继续问。

    判断一个癌症患者的病情包括预后展望是需要拿全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只看病理分型并不足以,绝对要再结合分期、患者年龄等要素做判断。

    这个患者所谓分型较好的luminal b型是很微妙的一个情况,检查结果显示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为阴性。这些指标表示用内分泌治疗对这个患者的肿瘤细胞或能有针对性效果的。对乳腺癌患者来说,内分泌治疗可以说是最救命的法子。像临床上最叫医生和患者闻风丧胆的三阴,用不上内分泌治疗因此这类患者的生存率最低。

    luminal b型相比最好的luminal a型最糟糕的地方在于另一种指标ki-67不太好,ki-67高代表肿瘤细胞增殖状况为高表达体内肿瘤细胞增殖太过活跃。于是在这个患者的分期中,可以看出如ki-67所显示的结果:肿瘤切除中发现肿瘤体积大,有淋巴结转移,分期百分百不佳,手术做了根治术。外科手术如何切肯定不可能切干净患者体内所有癌细胞。患者年纪太轻,新陈代谢快,肿瘤细胞复发的可能性过高。综合起来,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判断,这位患者的预后展望是不理想的。

    “有听那边医生提过。”家属的头垂了下来,声音里充满了哀愁。

    “切了以后,可能肿瘤会继续复发。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们确定要让她再挨一次刀吗?”杜海威问。

    有时候做医生最残忍的地方,无非是必须对患者和家属把这些后果再三说清楚。

    患者母亲的手抹抹眼角的泪花,说出了那句最沉重的话:“医生,她才二十出头。”

    对于年轻人生病的话题,医生是最清楚的,每天不知道遇上多少位。参考之前潘同学的同学。像杜老师这种,真是看多要麻木了。

    第1783章 【1783】不可心急

    杜海威转过脸,问向患者本人:“你自己告诉我,你想再做手术吗?”

    再做手术可能毫无意义。医生会把话给你挑明白。所以,一个绝症患者,他/她最要明白的是自己的心要做何种选择,是打算与病魔抗争至死,或是接受生老病死这样的自然规律。

    不要以为医生反复问这个话是冷酷无情,实际上是希望你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那条路,给你最充分的自由而不是活在欺瞒中最终在死前后悔自己选错了路。

    与病魔抗争至死有可能没有接受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这条路活的更长些。与病魔拼死抗争可能会加很多副作用的药和疗程,也可能使得人生最后那段日子更为艰苦无法舒服些离开人世。

    医生的话无疑让患者彷徨了。

    “没关系,你慢慢想,我给你一点时间去充分考虑。。下星期再过来给我答案,不用挂号。如果想做手术,我给你安排住院。”杜海威慢条斯理的语调说,“期中有什么问题想问,随时可以再来医院问问我们。”

    为什么大多数老医生说话会是这个慢节奏感,对面学习的医学生菜鸟们今天算是学习到一点真谛。只有这种慢节奏感可以让患者焦虑的心境得到平和,让患者能有比较平稳的心态来做出对自己最舒适的选择。

    患者来就医要做的事情只有一样,配合医生好好治病。自我焦虑最好是不要的,焦虑对治病并无益处。有什么问题交给专业人士去做。

    由于医生保证下回可以让挂上号和住院,这位患者和家属安心地拿着病历离开先回家商量了。

    要让患者不焦心,医生更不可以自己急起来。也只有老医生有这种技术底气了,不会像年轻医生一见到指标不好急吼吼叫切叫住院,而是内心里有技术判断,清楚哪些时间给患者去做选择比急着切更重要。

    年轻的肿瘤患者总是叫人遗憾和心碎,好在年轻患者不多。肿瘤向来最青睐的群体是上年纪的患者。然而,在国内由于经济水平暂时不高国民健康保健意识不高等各种因素并存,导致肿瘤患者的主要年龄发生段是较低的。像第二个病人五十几岁的年龄,都不能算是个老龄人。

    这回刚好相反,是女儿陪妈妈来看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