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在线阅读 -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464节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464节

    “我最怕不说话的医生了。”

    “你可以下次换一个。”

    产检的话,不一定非得挂固定的产检医生号。

    “换哪个好,哪个好点说话?我可以问多一点问题。”

    这个问题似乎刁难住了现场的其她孕妇。

    医生没有一个能说是好说话的,因为有做事原则。不会因为患者撒娇两句哀求两句,什么不能干的事不能说的话全给你说了。

    第1703章 技术王道

    “喜欢说话的有没有?”可见这个孕妇是第一次来做产检的,必须再问问情况。

    “有。隔壁那位陈医生很喜欢说话。不过她嗓门特别大,我更情愿她不说话。”

    问话的孕妇被吓到了,不敢相信,问:“这里没有一个说话温柔点的医生吗?”

    “有,李医生一般在周三出门诊,偶尔周五会来。我在那儿挂过一次门诊,她说话很耐心的,非常细心听你说话,而且会跟你说很多东西。”

    “那不是挺好的吗?你怎么不再找李医生?”

    “她速度太慢了。每个病人都这么仔细说话,谁能受得了。给我选,我宁愿选动作快点的。刘医生动作几个医生里头算是快的了,不说话,干活快。”

    初次来产检找合适产检医生的孕妇听见病友这话,好像有道理。

    来这里做产检,不是找医生聊家常。

    “反正有什么事,这些产检医生全是比较年轻的医生,做不了决定的,只能把你的问题反映给专家。到时候,那些专家会找你和你老公谈话。我不想浪费时间在这里。”

    医学生们站在里头,听着外面的病人说话,越听越觉得有意思。

    原先以为这位刘老师有点儿淡漠脸,估计不会受到病人们欢迎。哪里想到,正符合大多数病人的胃口和需求了。

    病人们很精的,来了只要多问几句病友,了解下医院做事的程序,接下来会计算出对自己最有利最方便的方案来执行。

    “你想问什么?如果是问孩子是女的或是男的,这里问不到的。”病友提醒病友,不要白费功夫,“这里大医院,没有这个后门可以走。”

    “对,如果你想问这个,不如去小医院塞个红包。”

    “不是不是。只是有点担心怀孕期间出点什么问题的话——”

    “不是说了吗?这几个年轻的,等于听人家指挥干活的,别想她们能给你做什么决定出来。就像上次那个态度很好的李医生,告诉我可以胎位不太正可以做膝胸卧位操。我不敢听她的话,知道她太年轻,有什么事挂专家号去。”

    年轻医生是这样的。太过热情会被泼冷水。人家病人不一定信你。这样也好。不会说背负上责任。“专家的话,挂哪个?”问问题的孕妇再问问病友,全方位了解医院内信息。

    “你之前不是挂过专家号再进来的吗?看的哪个医生?”

    要在大医院产科建档太难了,不挂专家号别想进。

    “如果挂的专家,肯定挂越老的越好。她们说话的语气会相对好些。但是,医生口气好不好没多大关系的。你多来几次医院会懂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孩子平平安安。”

    总结下来,患者对医生的评价颇像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如果学生在这个老师的指导下学业飞进,哪怕这个老师冷漠点,学生最终仍会夸这个老师好。患者对医生一样的。如果患者的治疗过程整个很顺利达到预期,这个医生态度再如何不怎样,患者不会有什么微词。如果患者治疗过程不顺利很折腾人或是最终遭殃。这个医生哪怕态度再好,可能会得到的是患者的斤斤计较。可见,技术永远是医生的王道。

    第1704章 吵架

    几个孕妇说话间,隔壁那间诊室突然有吵架声跑出来了。

    “你这人怎么做事的?你刚叫我去做什么检查?你没看清楚我的病历写的什么?你随随便便一句说没看清楚,不是不负责任吗?”

    “好了好了,你也不用吵。我不是说我没看清楚。”

    “你刚说了这话!”

    “我给你换个产检医生。你找刘医生。——关医生,麻烦你带这位患者和病历到隔壁去找刘医生,顺便和刘医生说说是什么情况。”

    妇产科为医疗纠纷重灾区名不虚传。早上跟黎老师才见识过一例,下午刚来产检门诊不到半小时,马上再来一例。谢婉莹和耿同学心想。

    很快的,一年轻医学生关医生带着名孕妇走来隔壁找刘笠医生。

    那个孕妇很生气,走到刘医生的诊室期间一路骂着隔壁的陈医生停不下嘴。

    “看病历不看的。这么大几个字写着试管婴儿她没看清楚的,一张口要我做什么唐筛。这眼睛不知道长哪里去了。做什么唐筛,我的是试管婴儿。”

    关医生走到刘笠医生身边,嘴巴贴在刘笠医生耳朵边报告情况:“年纪很大了,五十岁出头了。所以,陈医生按照常规是要给她再开唐筛的。但是,她听了不高兴。可能之前在我们生殖技术中心听我们医生的话误解了,以为做试管婴儿的话肯定不会有畸形儿了。”

    “她做的几代试管婴儿?”刘笠问。

    “第三代。所以说陈医生是好心谨慎点,但是这人不喜欢。陈医生说,只能麻烦刘医生你后期看看,是不是先不开了,然后等上面的老师做决定。”

    第三代的话,会筛选剔除掉染色体异常的胚胎,听来好像是不会有畸形儿了。问题人类医学对遗传疾病的认知没有到百分之百,只有冰山一角。任何医学操作没法百分之百保证不出意外风险。因此产检医生会建议做这些检查来避免万一的情况出现。

    “唐筛要做也是16周。”

    “对,陈医生只是关心地提一嘴,她马上激动到像什么一样。”关医生说。只能说有时候医生都不明白怎么突然会触及到某些患者的敏感词。

    “唐筛她不做就不做,到时候直接开羊水穿刺排查。”刘笠医生说道。

    唐筛的准确率偏低,这个患者不喜欢做可以不做。确诊的话需要做羊水穿刺,那个准确度可以达到接近百分之百。因此一般临床医生对这方面的高危因素孕妇全部会建议做羊水穿刺排查而不是简单做个唐筛。

    这患者主要是年纪五十岁了,哪个医生都会担心她出点什么意外。到时候真生出个唐氏综合征孩子,才真是完蛋了。

    五十岁来生孩子的女性临床上不是没见过。郑医生好奇地在旁边瞧一眼病人病历,问:“莫非是失独?”

    唯一的孩子没了,只能努力再生一个补救了。

    “她说自己有个女儿的。”关医生比较了解这病人的情况说,“只是女儿生病了。”

    临床上也有这样的母亲,为了拯救第一个孩子再生第二个孩子。

    第1705章 撞遇

    譬如地中海贫血症孩子的母亲,希望用脐带血来救第一个孩子。

    “她五十岁了,她女儿现在才得地中海贫血吗?”郑医生感觉有疑点。

    “可能是后天白血病。”关医生想。

    老师们全猜错了。这病人女儿没死,可以活很多年。谢婉莹想了想,这是人家病人的隐私,只能闭紧嘴巴不说话。身边耿同学的目光望了过来,好像在向她求证是不是这个人。

    很显然,全班同学知道李亚希那件事情。那件事情闹到非常之大,把国协一帮医生几个科室全牵扯到了。就她身边的人来说,这事儿是把她发小害了,把他们班上的男生林昊同学害了,把宋医生害了。

    好在阳阳妈妈提前有给她通报过这样的消息,否则她今天会对着冒出来的亚希妈妈吃惊不小。如阳阳妈妈说的,亚希妈妈是和一般妈妈的想法似乎不太一样。

    “什么时候轮到我?”亚希妈妈走近过来,拉开产检床的隔帘,急呼呼地问刘医生。

    “你肯定是排在最后看的,你先到外面等等吧。”刘笠道。

    “什么!”亚希妈妈提高音量,“你让我排到最后?我本来排这个位置的。”

    “你是突然到我这边来看的。我不可能让你插队。”刘笠医生说。如果让人插队,其她排队的孕妇肯定闹反,她这里会变成一团乱的,也对不起其她按照秩序遵守秩序的孕妇。

    “我不管,你必须先帮我看,这是你们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她看错我的病历才搞成这样子的。”亚希妈妈激动地站在产检床边,不肯走开了。

    其她孕妇见状,说起她了:“你好好听医生的话行不行?这里不是你一个人来做检查的,有很多人的。”

    “不是我的错,是她们的错。”亚希妈妈回头和其她人争辩。

    喂,这里是产科门诊,全部是孕妇。一个个情绪激动干什么,要出问题的。郑医生急忙站起身,帮同事说:“来来来,我找个地方给你做检查。”

    郑医生是个大好人。刘笠医生回头对同事道句:“谢谢。”

    “客气什么。”郑医生回答道,转身招呼自己带的两只菜鸟,一块去找间空诊室给闹事的孕妇做产检。

    亚希妈妈这会儿转过头,看见了站在那里的谢婉莹,猛抽一口冷气花容失色,惊到手脚颤抖了。

    以前在国协给她女儿治病的医生怎么出现在北都三了。亚希妈妈的心头乱撞如鹿,非常非常的心虚。只记得那时候,她对着国协给她女儿治病的一众医生说:以后她一定会好好陪着女儿过好下面的日子。结果,她所谓的陪女儿过好日子是赶紧再生个孩子。

    谢婉莹手里拿到了郑医生让她帮拿的病人病历,翻开,见第一行写的孕15周。

    算下日子,这亚希妈妈应该在李亚希未出院的时候已经到北都三寻求做试管婴儿了。具体做试管婴儿的日子是在李亚希出院后。

    在场的其他人发现亚希妈妈忽然不大声说话了,整个人蔫了一样。

    第1706章 谁是大厨

    “过来隔壁做检查吧。”郑医生对病人说。

    “不用,我到外面等。”亚希妈妈说,低下头迅速走出诊室。

    “她这是怎么了?”关医生吃惊地说。

    所有人除了谢婉莹和耿永哲以外,全是一团糊涂了。

    回去必须打个电话问问发小了,给发小提个醒提防着再出事。谢婉莹心里头琢磨着盘算着。无论如何不能再来一次大伤害到所有人。

    临床上像亚希妈妈这样的人是极其少数,大多数百分之九十九是像阳阳妈妈这样的好妈妈好爸爸。

    郑医生带他们离开产检门诊的时候接到了另外一名同事的电话:“你今晚上夜班是不是?刚好我带了两名小朋友,我问问他们去不去产房看不?”

    有机会学习,如果不去,这个学生在老师的印象里绝对变成不及格。谢同学耿同学立马应声去。

    “六点钟到产房来,今天干脆带你们全部逛一圈。”

    北都三妇产科庞大,和国协一样单独放在老楼里了。是医疗纠纷重灾区,和其它病区隔离一下有必要避免互相影响。由于产科病人数量比国协大很多,产科区域不像国协只占据一点地方,而是霸占了好几个楼层。产房手术室、产房和待产房在老楼住院部二楼,三楼是保胎病房,四楼是产后病房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跑到了新楼住院部不在老楼。

    认路老师没空给你带。趁现在有个空闲时间,两个同学自己借医院的指引牌熟悉医院里各个地方。路上谢婉莹给发小打了个电话。

    “莹莹,要不要过来我这里吃饭?那个谁,说今晚要做饭给我们吃。”吴丽璇接到朋友的电话兴致勃勃地说道。

    “殷医生现在在你住所吗?”谢婉莹很快从发小话里听出对面有人,问。

    “对,他今天说他有空,非要拉着我陪他去上菜市场,买了咖喱鸡肉土豆青椒,要给做鸡肉咖喱饭。到我这里看没有高压锅,出门再给买一个高压锅回来。我说这样折腾,不如上外面吃。我怀疑他没有做过饭的。”

    好像被某人说中了,对面厨房里传出来的剁肉声停了下来。接着殷奉春有点闷闷的嗓门说:“我知道怎么做饭的。”

    “你知道怎么做,和你做过是一回事吗?”吴丽璇转回头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