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在线阅读 -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251节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251节

    她的答案和医生要问的问题是鸡同鸭讲了。好在当医生的,对这种现象是习以为常的。谢婉莹认真在病历记录下暂未发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再问家属有关患儿的发病史:“她有这个症状几天了?”

    “症状?”

    “咳嗽。”

    “她咳嗽几天了,越来越厉害。”

    “一开始有没有喘气?”

    “喘气?”

    “就是你看她这样咳着咳着,胸口哪儿好像有点憋,剧烈地咳嗽,手指抓衣服类似的动作,然后哭也哭不太出来。”谢婉莹非常形象具体地描述孩童发病时可能的表现。

    对待家属的问话尤其是带有焦虑情绪的家属,医生必须更耐心细致地去引导其回忆出来。这是老练的医生才能做到的。

    这下,连何光佑和邱瑞云都感到吃惊了。想她来肝胆外一个月了,没跟人出过门诊,平常查房时间短,他们真不知道她原来在问诊方面已经有不熟的表现了。

    经过谢婉莹这样一番引导性问话后,璐璐妈妈记起了女儿在家的一些特殊情况:“她在家里是有时候这样。所以,我觉得她好像感冒严重了带她来看医生。”

    “鼻涕流得多吗?”谢婉莹在病历上继续书写。

    “有时候比较多。”

    “出血吗?”

    “她喜欢拿手指抠鼻子,抠到有点儿血出来,我常批评她的。”璐璐妈妈说。

    这边聂加敏给孩子听诊完了,侧过脸,俨然是比较认可了学生刚询问患儿病史的过程,于是对学生点了下头。

    接到老师的示意,谢婉莹等老师回到位置,把写好的病人病历交给老师查阅。

    第876章 让大佬吃了惊

    从口袋里掏出钢笔,聂加敏的双目放在了病历上,沉默的脸显然在思考什么。

    海外来的老师和国内的老师定是有些不同之处的。谢婉莹在旁观察聂老师给她批改的门诊病历。和谭老师不一样,谭老师几乎不改她写的。国内的门诊病历书写本就相对简单些,把患者主要症状体现出来可以了。

    说来她这人是公认的做事仔细了,写的通常是超出老师要求的。

    没想到,聂老师拿起笔后,在她写的病历后面唰唰唰,下笔如神,加了一大堆上去。譬如她在患儿听诊记录上写了右下肺的呼吸音消失。人家聂老师补充上了患儿的肺视诊,肺叩诊,肺触诊,无论有没有异常均要写。

    受教了。谢婉莹想起以前同事好似说过,说国外的医生很注重文书是因为海外医生一旦吃起官司,法律卡文书比国内更严。写患者正常的体征相当于医生是有给病人做这方面的排查的,不写可能没法证实医生自己有没有做,等于排查不仔细医生有不负责任的漏诊嫌疑。

    国内情况和海外不太一样,在于国内病人多。国内门诊医生一天要看病人的数字是国外发达国家的医生不可想象的。谁让国内人口基数多,病人数目跟随是海量。

    海外医生似乎是没有为了看完所有病人缩短没个病人看诊时间的概念。

    瞧一个患儿,聂加敏慢慢慢慢看,慢慢慢慢琢磨。

    国内再慢拍子的医生没敢像他这样干。

    人家到底是医院专门聘请来的专家。

    谢婉莹万万不敢催促聂老师加快速度,哪怕提醒下聂老师后面一队长长的排队家长和患儿。

    看准一个病儿,好过潦草看了一堆病儿把病儿看错了病。估计聂老师心里是这么想的了。

    最终,聂加敏的钢笔头敲下了患儿的初步诊断:右肺下气管异物待查。

    自己普通话不太行,聂加敏让学生和家属沟通。对这点他似乎是不需要太担心的,因为看这个学生刚才的表现,是比较叫他放心的。不过,到底他这人做事十分细致,需要再问问这个学生的思路是怎么想的。

    “你是什么时候怀疑她存在气管异物?”聂加敏沉稳的目光望向她,问。

    谢婉莹回忆自己的思路过程:“患儿来时没咳嗽的时候,呼吸都有异常开始怀疑的。她胸廓伴随呼吸运动起伏时左右不对称,咳嗽时越发明显向右侧弯腰,说明右侧肺受到了堵塞。右肺支气管分为十段,异物约是卡在6号位和五号位口间段,异物可能较小,暂时没有完全堵住气管,但是再往下移动到七号位八号位那些细的支气管,危险很大了。”

    她这番突如其来的一串详细答案,让聂加敏内心里吃了惊:她居然能判断到异物在哪段支气管里了?这不相当于她的眼睛或是脑子像能透视的x光机或ct机了?

    “具体要看患者的ct检查结果。”谢婉莹谨慎地补充道。

    第877章 孩子年纪小容易误诊的

    她这脑子是有点像异能好似能看穿人体那样判断病人的病位,但既然从黄师兄那里得知自己很可能不是具有异能,她现在对自己的每个推断尽可能做到十分严谨。

    聂加敏的黑眸里闪过道光,好像是认为她后面加的那句话有点多余。

    “你们医生究竟怎么说?究竟给不给我女儿开药啊。”璐璐妈妈催促医生。

    聂老师不善普通话,谢婉莹代老师和家属沟通说明患儿情况:“聂教授给璐璐仔细查看了,璐璐可能不是普通感冒。”

    “流鼻涕打喷嚏,还不是感冒吗?”

    “她最主要的症状是咳嗽和喘气,流鼻涕是她手指硬抠鼻腔导致的结果。她抠鼻子是因为她觉得不舒服,呼吸不顺畅。小孩子年纪小语言表达不清晰,容易叫人误会。”谢婉莹说。

    璐璐妈妈转身抓住女儿问:“你哪儿不舒服你给医生说清楚。”

    被妈妈拉的璐璐,小喉咙噎泣,噎着噎着又咳嗽。

    “她怎么又咳了?你给她开点止咳糖浆吧。”璐璐妈妈再催医生。

    “不是我们不给她开,而是她咳嗽是人体的自然生理反应,她的支气管被异物堵住了,异物产生的炎症刺激了她的气道让她咳嗽不停,甚至喘息呼吸不畅。她这个情况必须赶紧去医院处理。”

    “什么?”璐璐妈妈好像听不懂医生的话了。她女儿一个感冒怎么变成气管异物了。

    “璐璐之前有没有吃过西瓜或果冻之类的东西?”

    “你说水果零食,哪个孩子不吃啊。我让她吃有错吗?”璐璐妈妈语气不满了。

    “没说不能给孩子吃。但是无论孩子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大人要在旁仔细看着的,才能及时发现孩子吃东西不注意时食物误入气管的问题。像西瓜子果冻这些,进入孩子气管的话,不说孩子,成人都可能发生窒息,很容易致命。你回忆一下她是不是有吃过?”

    璐璐妈妈的呼吸急促了,看着自己娃子的脸跟着发青,应该是听完医生说的这些话想起类似的新闻了,被吓到了,战战兢兢地说:“她现在能呼气不是吗?”

    “要看异物堵在气管里的情况。她现在之所以还能呼吸,是异物可能没安全堵住气管里头。但是异物肯定是要往下移动的,人的气管越往下腔道越细,异物会完全堵住下面的气管的,到时候——”

    “啊!”璐璐妈妈突然哇一声,要哭了,“我娃怎么办啊?”

    四周的村民和李村长等村干部围过来了。

    璐璐妈妈六神无主握住了李村长的说:“怎么办?医生说的话我快听不懂了。”

    “别怕。人家是国协的大医生,你听她说什么照做就是了。”李村长对她说,反正他这个不是医生的村长也只会听医生怎么说怎么做。

    “医生,要怎么办?”璐璐妈妈回头问。

    看家属配合了,谢婉莹说:“支气管镜不清楚县医院有没有,可以先去县医院照ct,结果出来证实有气管异物的话,尽快把孩子送到首都大医院去。”

    第878章 感染

    “去首都怎么去啊?”璐璐妈妈更慌了,完全没料到女儿情况会这么严重。

    “你先别急,喊你老公过来。”李村长抓住她的手安慰说,“找辆车送你们先去县城医院。按照医生说的拍片,再让县城医院的救护车带你女儿去首都大医院。”说完,知道她这家人交通工具难,李村长帮她家找车了。

    农村人淳朴善良,同个村的村风良好的,户户更是像一家子一样。

    李村长一招呼,村里张老三开着辆小面包车来了。璐璐的爸爸接到通知风风火火赶来,同赶来的有家里的爷爷奶奶,一大家子一块带小孩子上医院去,带上了国协医生给孩子写的病历。

    眼看小儿外科的领导看病人看出了个大毛病出来,其他义诊的医生们一个个提高警惕性了,避免给村民们看漏了大病。

    戴南辉给个男患者量血压,突然双眼盯住了对方的脖子,对身边的何光佑说:“老师,他颈部淋巴结肿大。”

    什么?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可能事大了。何光佑连忙回头去看看这个病人,手伸出去触诊患者颈部,问患者:“你是不是有大脖子病?”

    “是。医生说我缺碘。”

    戴南辉侧过脸去,感觉有点难以见人了。

    何光佑没有批评他,知道他是菜鸟,甲状腺肿大和淋巴结肿大判断错很正常。不正常的菜鸟可能是谢婉莹,一来临床啥都懂的样子。

    小儿外这边再迎来了个特殊患者。

    十岁的男孩被自己爷爷背过来看医生。

    原来这孩子前两天爱玩,和其他小伙伴追跑时摔跤了,弄伤了条左腿。家里没想到把他送卫生室去处理,以为不重,自己家里搞了点跌打油给他伤口擦擦。

    过了一天而已,孩子这腿肿成了大象腿似的,总算让家里留守看孩子的爷爷奶奶焦急了,才记起送孩子来看医生。

    “放在这个床上。”李村长拍拍棚子后面临时搭设的木板床,让两个较为年轻的村干部帮老人抬孙子,把孩子放到床上让医生处理。

    谢婉莹和聂加敏戴上手套走到患儿身边。

    “这病人算不算你们骨科的?你用不用跟着去看看?”金医生提醒常家伟说。

    常家伟站起身,更多是怀了点凑热闹的好奇心,走过去瞧瞧情况。

    十岁的男童有发烧的迹象了,脸红红的。

    谢婉莹拿了根体温计放孩子的腋下给夹着,量个体温,再摸摸这孩子的头部,回头请示老师:“是不是需要先打补液?”

    “不。”聂加敏摇摇头,显然是不着急,很稳重。

    海外来的聂老师看来比国内的老师们更加地不着不急的。

    常家伟两只手插在白大褂口袋里站在边上,静等这外国来的专家准备怎么处理。

    这孩子的情况其实不难诊断的。只要是医生,望到那孩子的伤口都能一眼判断出是伤口感染了。

    左侧小腿部有局部弥漫性红肿,红肿界限不清,显而易见的中央凹陷性水肿,怕要形成溃疡了。

    第879章 不要漏诊

    常家伟初步判断其可能为蜂窝组织炎。

    蜂窝组织炎在临床上并不算少见。外露的伤口一旦开始没有处理好,细菌很容易继续向皮肤下侵入造成皮下脂肪组织大量感染甚至坏死。皮下脂肪组织形像蜂窝,因此蜂窝组织炎这个名字简单理解的话,可以想象成皮下脂肪组织发炎的形容词。

    隔着无菌手套,聂加敏的手指轻轻按了按男童的伤口处,确定是凹陷性水肿,表皮里头有脓包,需要行外科切开,用生理盐水清洗和排脓。

    转头,聂加敏对准备物品的护士说:“要做脓肿切开,请准备生理盐水。”

    到时间了,谢婉莹从孩子腋下抽出体温计,对向日光观察刻度,眉头皱了皱后向老师汇报:“聂老师,患者体温现在是三十九度一,我预计他的体温会再烧上去。”

    “嗯。”聂加敏照旧是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