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在线阅读 - 第413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

第413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

    第四百一十三章:勿谓言之不预也!

    是打是和,嬴渊还未想好。

    不过,霍光那边接到消息之后,却是别有所思。

    “陛下,不让我去上京,反而还叮嘱我,将该做的事情做好。”

    “那什么是该做的事情呢?”

    霍光猜想,肯定是和谈一事,但这还需要特殊叮嘱吗?

    难道,是陛下另有所指,想让我在和谈之事上,展现出我大秦的强势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

    霍光眼神突然变得坚定许多。

    他有了十足信心,清楚而又明白的,知道这场和谈,该如何进行。

    在他还未来到燕国疆域时。

    便有人将秦国派遣使者前来求和之事,告知李世民。

    后者听到以后,不由得大笑道:“秦国明显是已经惧了朕,惧了我大燕!”

    “他们越是怕,朕就越是要打!”

    “传令,告诉李靖,让他加速行军,务必要在半月之内,攻破晋土边关!”

    话音刚落,便有人去传皇帝口谕。

    与此同时,房玄龄心怀忧虑道:“陛下,秦国前来求和,我等应该要与之谈一谈。”

    “若是不谈就打,只怕在天下人中的风评,会有些不好。”

    风评?

    李世民冷笑道:“你以为,朕在列国百姓的心里,风评会好?”

    “大争之世,只有强,才是硬道理,什么风评不风评,对朕来说,都不重要。”

    这话让房玄龄一愣,他旋即觉得是自己表达错了意思。

    是啊,李二在天下百姓心里的风评必然不好。

    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有时不止是战争。

    “陛下,臣建议,应该与秦国,边谈边打。”

    房玄龄只好退而求其次。

    李世民问道:“为何非要与秦相谈?”

    房玄龄作揖道:“给秦以希望,只有这样,秦才不会急于用兵。”

    “如此,便能给李靖将军争取更多的时间,去攻打更多的土地。”

    李世民点了点头,“好,既然要谈,那就由你代表我大燕去谈。”

    “记住,秦国若不主动让出晋土半壁江山并奉上至少六千万两白银,朕绝不撤兵!”

    这是他的底线,堪称狮子大开口。

    房玄龄也没再说什么。

    因为就连他都以为,秦国是畏惧了燕国,才会选择来求和。

    两国商谈的地点,就定在了与晋土边关相距不远的‘淮城’。

    此地算是燕国边城了。

    太初四年,十二月下旬。

    以霍光为首的秦国使臣与房玄龄为首的燕国谈判代表,正式在淮城碰面。

    而与此同时,李靖也率领大军,冒着大雪,囤兵于晋土镇北关外。

    曾经,李牧就死于这座城。

    此刻,固守镇北关的,正是猛将典韦。

    他虽然在带兵打仗的技术上,不如霍去病、岳飞等人。

    但是,守一个小小的城关,倒是绰绰有余了。

    而且,天时对他有利,接连几日的大雪,让城墙表面无比光滑。

    根本就架不住登城梯。

    也正因此,李靖没有急于进攻。

    而李世民也是马上皇帝,熟读兵书,他当然知道,李靖现在遇到了麻烦。

    半个月之内,不可能拿下镇北关,于是,他便让李靖待时而动。

    此刻。

    淮城内。

    霍光与房玄龄二人所带官吏,正在进行第一次友好商谈。

    嗯...

    双方都体现出了该有的大国雅量。

    要不是很克制,估计这会儿都已经闹出人命了。

    而霍光与房玄龄,却并未参与这次会谈。

    直到晚宴时,他们二人才现身。

    初次会面,令人感到出乎意料的是,二人并未针锋相对,反而像是多年未见的好友,在一起寒暄起来。

    霍光端起一杯酒,主动走向房玄龄,笑道:

    “大燕有两位谋臣,在世上有着房谋杜断之称,今日得见房谋,实乃三生有幸。”

    闻言,房玄龄也拿起酒杯,微微拱手道:“霍将军言重了,您的大名,在下也是早已如雷贯耳。”

    随后,二人相视一笑,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顿了顿,房玄龄好奇问道:

    “霍将军认为,此次和谈,你我两国之间,能谈出一个什么结果?”

    霍光略微沉思片刻,便就直言道:

    “谈出什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我二人,都在为两国和平做出努力与贡献。”

    房玄龄点了点头,由衷说道:

    “霍将军所言极是,为了两国之间的和平,不如你我再饮一杯。”

    不多时,接连数杯酒水,便被二人饮下。

    随后,房玄龄切入正题,“我们大燕皇帝陛下的意思是...”

    “你们秦国若肯割让晋土半壁江山,同时给我大燕六千万两白银。”

    “我燕国,自然不会在领兵攻打你秦国。”

    此话一出,霍光摇头一笑道:“听房相公所言,似乎贵国并无和谈诚意。”

    房玄龄反问道:“听霍将军所言,似乎不太能接受我国底线。”

    “不知,你们秦国能够做出什么让步?”

    二人不再相互试探,而是打开天窗说亮话。

    有时,往往是这样的交锋,更为杀人不见血。

    “我秦国皇帝陛下的意思很简单,只要贵国撤兵,就可保两国之间相安无事。”

    霍光态度强硬。

    房玄龄眉头微皱,“将军是说,你们秦国不但不做出任何让步,还要让我燕国主动撤兵?”

    “这算什么?对我燕国的威胁?难道贵国就是抱着这种诚意,要来求和?”

    他们并未讨论两国之间谁错谁错。

    毕竟,讨论这个,就有点像是小孩过家家了。

    大人,何时讨论过对错?

    只讨论,这件事情,该不该做。

    霍光沉声道:“房相公,我希望你能清楚一点,我国不是来求和,是来议和。”

    闻言,房玄龄冷笑道:“如果贵国态度坚决,那么这场在贵国眼里的议和,列国眼中的求和,也便无所谓存在了。”

    霍光又道:“和平需要两国的共同坚守,更需要两国的共同让步。”

    其实,随着他们二人之间的见面,第一场和谈,已经正式开始了。

    房玄龄摇了摇头,独自饮下一杯酒,起身要走,临行前,说道:

    “有句话,请帮我转交给贵国皇帝陛下,两国和平,并非是说说而已,要付出实际行动,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

    “大燕称霸列国,已不知几载,有底气也有实力,与贵国耗下去。”

    霍光点了点头,做出强势回应道:

    “我也有句话,希望你带给燕帝。”

    “说来听听。”房玄龄好奇道。

    霍光一字一句道:“勿谓言之不预也!”砂糖橘子的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