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在线阅读 - 第389章 嬴渊的帝王心术

第389章 嬴渊的帝王心术

    第三百八十九章:嬴渊的帝王心术!

    最终,经由诸臣商议,打算从四大异姓王麾下,各自调出十万大军,前往武国。

    如果搁在以前,像是这样的事情,四王肯定不会答应。

    毕竟,谁愿意将自己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百战之卒,就这么交由朝廷调度?

    但自从嬴渊杯酒释兵权之后,他们即使想不答应,也没办法。

    这件事敲定之后。

    户部侍郎诸葛亮,向曹操建议道:“如今我大秦兵马之多,以位居各国之前列。”

    “但是编制混乱,调度繁琐,不利日常行军训练等,下官想,要不就将我大秦军队,进行一番整改如何?”

    听到这个,曹操顿时来了兴致。

    他又何尝不知,现在大秦军队虽多,但是编制派系也多,绝不利于统一作战。

    “你的意思是,进行军改?”

    曹操好奇询问。

    诸葛亮点头道:“没错,纵观各国之强,无不是从变法开始。”

    “陛下已在民生方面,下了极大功夫,若是能够再进行军改,必使我大秦实力,更上一层楼。”

    曹操又问道:“那不知,该如何去改?”

    诸葛亮直言道:“首先,我大秦两百余万的军队,太过臃肿繁杂,第一步,下官想的是,裁军。”

    “将上了年纪的老兵、受过伤再难上战场的将士,以及闲杂士卒,一律裁掉。”

    “第二,成立几个兵营,将各地士卒完全融合进去,使其体系分明,更利调配。”

    “第三,将一些无关紧要的训练全部废除,大秦的将士,只为作战而生。”

    “...”

    他一口气说了数条。

    每一条都能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单兵作战能力与团战融合程度。

    曹操细细思量,如果真能够如诸葛亮所言,进行彻底性的军改。

    那么,大秦的将士,将会呈现一种跨越时代的进步。

    曹操道:“你的想法很好,只是如果军改,需要涉及到的东西很多,必须要有陛下做主才行。”

    诸葛亮拱了拱手,道:“如今各国伐交频频,军改之事,宜早不宜迟。”

    曹操点头,“放心,本相这便上奏陛下,相信不日,就能收到陛下的意思。”

    -------------------------------------

    半月后。

    临近晋土的边城内。

    嬴渊接到了曹操的来信,上面主要讲了诸葛亮提议的军改一事。

    与此同时。

    燕王朱棣与燕王妃徐妙云,一同前来拜见。

    嬴渊让他们二人进到营帐中。

    还未等二人施以大礼,嬴渊便摆手说道:

    “免了,朱棣,是谁让你将军队派来此处?”

    燕王将军队驻扎在这里,是听从了朝廷百官的意见。

    要是嬴渊在晋土有事,他便会在第一时间,率军队前往护驾。

    朱棣作揖道:“陛下,臣带军队前来,是受相国之命,保护陛下安危。”

    相国?曹操?

    嬴渊微微皱眉道:“看来,朕给他的权力,倒是够大,竟然将你都指挥动了。”

    在他没有上朝的那段岁月,确实也给了曹操指挥军队的权力。

    只是,他想的是,对方会因为手握兵权而生有二心。

    哪知,即使手上有人了,也不敢生出不臣之心,还反而让人来保护自己。

    这让嬴渊多少是有些无奈。

    朱棣心中一惊,连忙问道:“陛下,难道您不知此事?曹相国未将臣出兵之事提前告知陛下?”

    他以为嬴渊是知道的。

    毕竟,曹操让他出兵,用的可是嬴渊的虎符。

    当然,那个虎符,也是之前嬴渊让曹操监国时所给他的。

    “朕只是没想到,他会派你来保护朕,好了,这些都不重要。”

    顿了顿,嬴渊将曹操的书信,递给朱棣,又开口道:

    “孟德说要军改,你认为如何?”

    确实不重要,他巴不得曹操将全国军队都掌握在手里。

    然后要挟他以令诸侯呢。

    其实,曹操所做的这一切,都以为,是他猜准了嬴渊的心思。

    他做梦也没想到,嬴渊竟是希望他做出那样的事情啊!

    然而,在朱棣耳中听来,是觉着他与丞相私交甚密。

    封疆大吏与丞相要是传出什么私交甚好的事情,往往意味着大祸临头。

    于是乎,朱棣在心中决定,改日,就与曹操彻底断了书信以及其它方面的往来。

    今后无论曹操对他说了什么,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汇报给嬴渊。

    当他认真看完书信上的内容后,显得大吃一惊道:

    “如果按照信上所写去军改,且有所成,则我大秦军队,将会愈加有凝聚力,是好事。”

    “只是这裁军,怕是会闹到人心惶惶的地步,毕竟,不少被裁掉的人,可都是我大秦老卒啊!”

    “臣担心,若是军改过激,有可能会闹出哗变之事。”

    听朱棣这么一说。

    嬴渊对这事,就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了。

    既然曹操建议军改,那就改改看。

    只是一些细节,要做出变化。

    不然,怎么趁着此事去做一些昏庸败国的事情呢?

    嬴渊沉声道:“朕心里有谱了。”

    “不过话说回来,朕从武国来此,就听说你将军队驻扎在这里。”

    “朕还以为,是你燕王殿下,有什么不臣之心,要于此地截杀朕呢。”

    此话一出。

    朱棣与徐妙云二人,顿时大惊失色,连忙下跪叩首,陆续道:

    “臣对陛下忠心,天日昭昭,臣绝无此意!”

    “陛下,我家夫君,绝无对陛下不忠之意。”

    嬴渊只是开了一个玩笑,没想到他们夫妇二人的反应便就如此之大。

    于是,他只好将朱棣搀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

    “你的忠心,朕懂。但是你,你们,他们,不懂朕啊。”

    话音刚落。

    嬴渊便就转过身去。

    暗中心想的是,如果朱棣能够如前世历史中的那般,搞一出靖难该多好。

    可惜,他知道,永远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顿了顿。

    嬴渊又问道:“燕王,曹操所言军改,一旦成了,会对你们异姓王的地位动摇极大。”

    “平心而论,你,或者董卓他们,想要这样的事情发生么?”

    朱棣听到他的几番话,心中顿时思绪纷飞。

    【陛下说我们不懂他,究竟不懂什么?不懂陛下的幽默?】

    【还是说,陛下需要的不是忠心,是办事的能力?】

    【是了,肯定是这样,陛下用人,一向唯才是举啊!】

    【忠心有什么用呢?最重要的,还是能为陛下做事,为国朝效力啊!】

    【陛下,您的良苦用心,臣懂了!】

    想到这,朱棣深深作揖道:“陛下之心,如天地广阔,我等凡夫俗子,焉能猜透陛下圣意?”

    “至于董卓他们...臣不知他们会如何作想,但是臣,会一直支持陛下的决策。”

    嬴渊皱眉道:“朕不想听到这些虚伪的谎言,朕也不需要你的恭维,朕需要的是实话。”

    闻声,朱棣犹豫片刻,才缓缓开口道:“自从陛下杯酒释兵权之后,各王势力便大不如从前。”

    “臣是肯定会支持陛下的决策,但是至于其余几位王爷,心里到底支不支持,臣就不敢妄言了。”

    嬴渊听明白了。

    他的意思是,各王对此事肯定都有怨言。

    甚至一个闹不好,可能会使除了朱棣以外的其余诸王反对。

    不过,听朱棣提起‘杯酒释兵权’一事。

    嬴渊就有些无奈。

    当初,他可压根不想那样啊。

    为此,还难受了许久。

    片刻后,嬴渊点头道:“朕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夜已深,你夫妇二人,也便暂且退下吧。”

    “诺。”朱棣与徐妙云二人在对视一眼后,打算相继退下。

    没走两步,朱棣又突然回首,向嬴渊作揖道:“陛下,臣还有一件请求。”

    闻声,后者好奇道:“请求?堂堂的燕王有求于朕,当真是罕见,说来听听。”

    朱棣点头道:“陛下,此去晋土,您身边必然是要留两个办事的人才行,臣的两个孩子,高炽与高煦,陛下都见过。”

    “这两个孩子,对陛下您是仰仗许久,他们希望,可以趁着这段期间,为陛下您鞍前马后,学一点东西。”

    “陛下若是有何吩咐,尽管吩咐臣的犬子去做,也就当好好锻炼他们,将来好为国效力。”

    “不知陛下,是否愿意?”

    听到这番话。

    嬴渊与徐妙云,都是感到一阵诧异。

    前者开口道:“就这事?朕倒是挺喜欢高炽那个胖墩,既如此,朕就答应你的请求。”

    朱棣脸色一喜,下跪道:“臣多谢陛下!”

    嬴渊摆了摆手。

    朱棣就此退下。

    离开嬴渊大帐。

    徐妙云不解道:“你让高炽与高煦留在陛下身边,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想让这两个孩子,给陛下当‘质子’?”

    “以换取陛下对你的信任?”

    朱棣看了看左右四周,拉着徐妙云的手,压低了声音说道:

    “陛下今日所言,是怀疑我与相国有较厚的私交,这怕是已经犯了陛下的忌讳!”

    “而且,陛下还问向我,军改一事,对于各大异姓王的影响,其意不言而喻啊!”

    “妙云,为夫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这样做,才能换来我幽云无恙啊!”

    听到这里。

    徐妙云感到细思极恐,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心中忍不住的暗自感叹道:

    “距离上次咸阳一别,才过去多久?陛下的帝王心术,竟是达到了这种令人感到恐怖的程度!”砂糖橘子的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