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重生三国之英雄集结在线阅读 - 第1159章 科举再起

第1159章 科举再起

    袁谭、袁尚和高干一死,幽、冀、并三州便全部落入孔明囊中,他的实力已经不弱于历史上巅峰期的袁绍。而袁家,则仅剩下袁熙这么一根独苗。

    袁熙性格懦弱,别说重塑袁氏荣光,就连手下那一亩三分地能不能守住,还在两说,所以孔明无须再担忧袁氏,只要专注于对付陈霸先即可。

    于是,孔明进行人事调动,以温彦博为中山太守,甄俨为中山郡丞,焦触、张南为中山郡都尉;以应劭为河间郡太守,王摩为河间郡都尉;以张郃为清河郡太守,麴义为清河郡都尉;岑文本为渤海郡太守,牵招为渤海郡都尉;董昭为安平郡太守,何茂为安平郡都尉,余者皆不变。

    孔明又调史静思为平原郡太守,温大雅为平原郡丞,吕翔、吕旷、朱灵、高览四将为郡都尉,防备青州袁熙;又调苏定方、姚古、姚雄三将前往东郡,助典韦防备陈军。

    同时,孔明又派人将高俅的人头送至五原郡,交给林冲,也算是完成了当年对他的承诺。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孔明才尽起大军,返回邺城。

    半路上,孔明接到关羽传来的书信,信上说他已经说服了徐晃和于禁二将,二人表示愿意投降,只是家眷仍在开封,这才有所担忧。

    孔明大喜,当即派使者去见陈霸先,表示愿用乐进换取徐晃和于禁的家眷。

    陈霸先起初并不愿意,但是后来他转念一想,能换回来一员大将,总比三员大将都折在孔明手里要好,便同意了孔明的提议。

    双方交换人质之后,徐晃和于禁便正式拜入孔明麾下。但是他们二人不愿与旧主交战,请求孔明将他们调至北方,孔明自无不允。

    ......

    击溃袁氏之后,已是严冬。

    此时,由于河道尽冻,粮船难行,孔明和陈霸先不得不暂时罢兵,待明年开春再作计较。而刚刚打下来的一些郡县,也需要趁着这个时间休养生息,恢复被战争摧残的经济。

    本来,今年夏天应该再开科举,但由于长时间的战争,一直拖到了现在。

    孔明本打算顺势取消这次科举,但考虑到与陈霸先之间的战争短时间内可能不会结束,便在冬季重启了科举。

    不过,由于陈霸先封锁了北上的道路,所以参加此次科举的考生,只有来自北方的学子。.ZWwx.ORG

    其中,大热门基本都出自强强班,比如:夏侯徳、夏侯恩、夏侯杰、长孙无忌、王贵、汤怀、张显、杨延德、杨延昭、徐庆、杨再兴、马铁、刘光世、刘光远、罗延庆、呼延必兴、呼延必改等人。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青年才俊都可以轻松闯关成功,为“大汉”增添些许新鲜血液。

    除了强强班的学子之外,还有几个名字让孔明感到意外,那就是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这四人。

    历史上,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四人,与孔融、陈琳和王粲并称为“建安七子”。

    徐干,北海郡剧县人,东汉末年杰出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自幼勤奋好学,15岁前就已能“诵文数十万言”。由于他“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在20岁前便能“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

    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曾拜蔡邕为师。因得名师指点,文章写得十分精炼,闻名于当时。

    他的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

    应玚,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应玚出身于书香门第,应玚的祖父应奉才思敏捷,能“五行俱下”,著有《后序》十余篇。其伯父应劭博学多识,撰述甚丰。有《风俗通》百余篇。二人均是当时的儒者,而应玚的父亲应珣也因其才学著名,任司空掾官职。

    应玚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诗学文章自然大为长进。但因他生逢乱世,到处飘零,虽踌躇满志而壮志难酬。

    此次科举之前,应玚的伯父应劭刚刚得到孔明的重用,被任命为河间太守。应劭觉得此次机会难得,便替应玚报了名,希望他可以一展所长。

    刘桢,字公干,东平宁阳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的孙子。

    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后受曹操征辟,曾任丞相掾属、平原侯庶子、五官将文学。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如今,孔融和陈琳均已投靠孔明,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四人又来参加科举,也就是说只要再找到王粲,孔明便可以集齐“建安七子”,达成成就。

    不过,据孔明所知,王粲此时正躲在荆州避难,想要把他弄到冀州来,还真是不太容易。

    除了以上这些人之外,幽、冀、并三州的各大世家,也派出族中子弟参加此次科举。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来自河内司马氏的司马懿、司马孚和来自太原温氏的温恢。

    此三人皆有神童之名,且品行端正,多为州里乡人称颂。尤其是司马懿,不仅才学出众,还曾作为蔡邕的助手,在强强班内学习,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此次状元郎的大热人选。但是孔明却知道,以司马懿的性格,绝不会在此时考取状元。

    毕竟司马懿此时已经备受瞩目,若是再考取状元,怕是一辈子都难以逃出孔明的魔爪,所以他极有可能会故意跌出前三。但遗憾的是,无论他考了第几名,孔明都会盯着他不放的。

    至于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此人性格温厚廉让,以贞白自立,从不与他人结怨。

    在司马家篡夺大魏江山的时候,司马孚握着魏帝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自制,说道:“臣直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

    如此品行的人才来投,真是令孔明欢喜不已!一袋米的重生三国之英雄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