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和朱元璋合伙做生意在线阅读 - 第231章 朱元璋的期望

第231章 朱元璋的期望

    汤和很满意那日勿的态度。

    “很好,只要你们继续保持对大明的忠心,大明是不会欺负你们的。”

    那日勿听后心里一阵嘀咕。

    只是不欺负而已吗,不应该将安南的土地分些给你这个忠诚的小弟?

    汤和自然没有看出那日勿的心思,就算看出来也会假装不知道。

    现在最重要的是拿下升龙府,彻底将安南从地图上抹去。

    在稍作休整后,汤和让仅有的二十门小钢炮在升龙府北城门外一字排开。

    “那日勿,好好看着这小钢炮的效果,把他的威力记在心里,以后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那日勿一惊,吓得冷汗直流。

    “放松点,事情还没做呢就这么害怕,以后怎么办大事。”

    那日勿:“.......”

    “开炮——”

    轰轰轰....

    升龙城在二十门小钢炮的不断轰击下,城门十分坚挺的扛住了。

    当然,这是因为汤和故意让大炮往城里打的结果。

    他不想这么快就轰开城门,万一安南王室投降了,那他可就没了借口灭了这些猴子。

    所以,他既要给安南人希望,又要让他们在希望的炮火下死去活来。

    只要一直这样炮轰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结果的。

    可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汤和的预料。

    炮轰仅仅只持续了三天,升龙府内的安南王室就受不了。

    汤和十分失望的看着跪在自己脚下的安南国王:“你啊,不争气啊,给你机会你不珍惜。”

    “原本计划打算让你逃往南边的,到什么我就可以借口追....”

    “咳咳咳,起来吧!”

    “收拾下,北上京城等候发落。”

    汤和刚刚的话虽然只说到了一半,但那日勿还是听明白了。

    大明的心思不止停留在安南,占城很可能就是下一个目标。

    怎么办怎么办?

    那日勿知道,以大明如今的国力和威势,只要是被惦记上了,大明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拿下。

    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主动点。

    对,就这么决定,回去找父王商量内附大明的事,至少这样还能有个荣华富贵的结局。

    “信国公,外臣有事想先回国一趟。”

    “您能否多在升龙府住几日,外臣五天内必定带好消息回来。”

    汤和听后十分开心的拍了拍那日勿的肩膀:“孺子可教也。”

    “路上别急,我至少要在安南待上几个月时间,你完全来得及。”

    “如果嫌陆地上车马劳顿的话,可以让金兰湾的大明水师接送。”

    “千万别跟咱客气,以后都是自己人了嘛!”

    那日勿暗中咧嘴,不用说的这么明显。

    我又不是傻子.....

    南方战局稳定后,原本已经有些沉浸的西域,随着朱元璋的一道旨意,又重新恢复了活力。

    此时,十万蒙古骑兵在一万大明骑兵的监督下,正式开始了西征帖木尔的征程。

    圣旨的内容除了让陈林继续西征外,还将辽国公的封号正式套在陈林头上。

    这下,不管是北宋时期的辽国疆域,还是南宋时期的西辽,如今都在陈林这个辽国公的统治下。

    从东北苦夷岛到辽宁,再到大漠,直至整个西域。

    北境几乎所有的土地,都在陈林的影响下。

    真真正正成为一代辽主。

    .......

    随圣旨一同前来的还有徐辉祖带来的一百门新式火炮和一万支燧发枪。

    陈林看到这些东西,就知道朱元璋已经下定决心要西征了。

    甚至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在里面。

    辽国公陈林,你的下半辈子就在西征的路上吧!

    京城,你就不要回来了。

    陈林明白,朱元璋最后还是没有选择自己,而是将自己放逐在西域。

    给这么多火器的意思也很明显,西征之后打下的所有土地,都归你辽国公所有。

    这或许是现下最好也最合适的结局吧!

    陈林从思绪中回过神,看向徐辉祖:“陛下如今怎么样了?”

    徐辉祖一愣,随即叹气摇头道:“状态不太好啊!”

    “虽然腿脚看着还行,说话声音也还洪亮,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皇上雄风不在了。”

    “皇上现在唯一的寄托就是想看看大帅您的西征,到底能打到什么地方。”

    “所以大帅,就算只为了皇上能多活些年,咱们也要帮大明打下西域,恢复汉唐,甚至是蒙古帝国时期的疆域。”

    “只有这样,咱们才对得起皇上的信任,对得起洪武大帝从蒙元手中接过的江山。”

    陈林听后笑了:“你小子倒是会煽情,自己想建功立业就直说,还搞这么些弯弯绕绕的。”

    “赶紧滚去整顿神机营。”

    徐辉祖一听陈林让他统领神机营,一下就跳了起来。

    “遵命大帅!”

    徐辉祖走后,陈林又陷入沉思。

    恢复蒙古帝国的疆域吗?

    这倒是个很好的目标,这就是自己下半辈子努力的方向了。

    老朱,你就等着瞧吧!

    我一定会再打下一个不亚于大明的疆土,让我这个辽国公成为名副其实的“辽”国公。

    ...........

    此时的大明京城,积压了几个月的大明储君问题终于爆发。

    大臣们都冒着被朱元璋杀头的风险上表立,劝他早日立储君。

    这次,朱元璋没有再沉默,他同意了大臣们的请求。

    但该立谁为新储君,整个朝廷却吵翻了天。

    有人说按嫡长子继承制度,该立秦王朱樉。

    有人说燕王朱棣颇有才能,是新储君的不二人选。

    还有人说晋王朱?此战在太原统筹后勤,颇有人君风范,可立为太子。

    反正说哪个皇子的都有。

    可朱元璋却看向淮西勋贵那批人,这个群体集体保持沉默。

    朱元璋知道他们已经心有所属,可那人是绝对不可能被立为太子的。

    先不说身份的问题敏感,就拿以嫡长子继承制度,轮都轮不到他。

    所以,朱元璋才将他安置在西域,让这老六滚得远远的。

    朱元璋认为,陈林的才能立在朝廷上,整日处理奏章文书之类的,实在是太浪费他的才能了。

    他的舞台应该是更加广阔的境外,是西域,是西洋。

    只有这些地方才能容纳下自己这个老六的野心。

    一个已经稳定成熟的大明,无法让他再施展拳脚。

    这就是朱元璋的期望.....老黄的大明,我和朱元璋合伙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