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我是国舅,我想混吃等死在线阅读 - 第五百五十三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第五百五十三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孙修笑了笑,“我并无生病,我说的就是我想的。不知你们愿不愿意?”

    汉王李邦道:“你想让我们恢复封国,蛊惑我们互相征战,你不是烧糊涂了,就是疯了。”

    “听我说下去,我可没有说封国在华章大陆。”

    三人一愣,“那在哪?”

    “印象大陆,那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面积与我们华章大陆相当,封你们二十多个王,土地绰绰有余。”

    秦王李政道:“信国公,那个地方好像还是兰格王国的殖民地吧!”

    “是的,海军打赢了,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的了,自然可以封给你们。

    你们自己想想,是在朝中当官好,还是去印象大陆发展好?

    顺便跟你们说一句,按照朝廷现在的制度,皇上的话不是圣旨,只是中旨。

    圣旨是辅政大臣们同意了,才能成为圣旨颁行全国。

    中旨不需要辅政大臣同意,但不一定管用,辅政大臣可以封驳。

    也就是说,皇上同意了,辅政大臣不同意,也是白搭。”

    三位王爷面面相觑,他们久在地方,不知道朝廷的制度已经变成这样了,皇帝的话都不管用了。

    也就是说,皇帝在前面说的参政,领兵都是待定的,只要辅政大臣们不同意,就像信国公所说,白搭。

    既然这样,只有两个出路了。

    一,是回到封地,继续混吃等死。

    二,是去印象大陆闯一闯,说不定真能向信国公所说,打下一个王朝。

    秦王李政忽然想起了什么?信国公,”你没有好处!是不会将印象大陆作为我们的封国。”

    孙修笑了,“我当然有好处,你们要记住一句话,付出才有回报。

    只有海军打赢了,你们才能有这个机会,如果输了,机会当然也就没有了。

    最近海军有点缺钱,你们要是补上这个缺口,胜利的概率就更大了。当然,印象大陆建国的名额就有你们一份。

    至于建国面积多少?我决定拿印象大陆的土地与你们的封地进行土地置换。

    你们换来的土地,就是你们的封国。交的地越多,封国就越大。

    我保证,那里的土地比中原肥沃多了,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你们是换不了吃亏,换不了上当?要是想要更多土地,银子也能换地,价格好商量。

    叹,我没有王爵,不能封国。我要是能封国,我早就把我的家产全部投进去,去买那里的土地了。”

    孙修一脸遗憾的模样。

    “要是海军输了呢?”

    “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但我觉得我们胜率很大,你们可以赌一赌。

    要不回你们的封地,继续混吃等死,几代以后泯然于众人矣。要不搏一搏,封地变封国,创不世伟业。”

    孙修的话让三位有大志向的藩王听的心潮澎湃。他们相信孙修说的,此战胜率很大。

    因为他军神之名已经传遍天下,他说能打赢就一定能打赢。

    但要他们撇下皇帝,去印象大陆发展了,皇帝会允许吗?

    李政道:“信国公,本王相信你所说的,海军能打赢,但你能确定这两个政策能在朝堂上通过吗?”

    孙修掏出了两份公文。一封是藩王守边令,一封是推恩令。

    “看见没有,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只要按我的操作,就一定能通过。

    混吃等死还是建国立业就看你们的了。”

    三位王爷看了看藩王守边令和推恩令,默然不语。

    孙修知道,他在这里,三人不好商议。

    “我先去更衣,请三位稍候。”

    孙修出了房间,三人立刻讨论起来。

    三人经过讨论后,觉得在华章大陆上有孙修的压制,是干了什么大事的。

    不如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而且那个地方什么都由自己做主。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说不定能创造出与高祖一样的伟业。

    至于帮皇帝夺回权力,他们就敬谢不敏了,他们不想与孙修干起来。再说了,他们也干不过啊!

    还有,就是留在这里,根据推恩令,几代以后,他们的后代也会和平民一样,泯于众人矣。

    别说孙修的推恩令执行不下去,他兵权在手,朝中大臣也对藩王不是那么太友好。

    他真要推行下去,那些文官别说反对了,说不定还会拍双手叫好。

    既然留在这里,家族会没落,不如去印象大陆拼一下,为子孙打下一个江山。

    孙修回来后,三位王爷一致同意孙修的两个政策。

    于是,四人商议怎么在高祖大祭后,在朝堂上通过这两个政策。

    还有两个月,高祖大祭就要开始了。在这个时间里,双方都开始了宣传。

    由柏良平控制的玉京旬报首先发动,吴涛亲自执笔。

    将高祖的藩王守边制夸的像朵花一样,只谈好处,坏处却一笔带过。

    一,抵御入侵,维护边境安定,也能在国内发生叛乱时,帮助中枢出兵镇压。

    二,将藩王封在边境,远离中枢,可以防止他们干预朝政,维持皇族的团结。

    最主要的第三。

    三,防止权臣作乱,保护李家江山。

    当然,这权臣明里不敢指向谁,暗地里却都指向孙修。

    这篇文章构思巧妙,框架工整,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文字精练,行文流畅。

    处处显着作者有丰富政治经验与扎实文字功底。

    这让李泰看了是龙颜大悦,连连点头,心想,当年要不是信国公打压于吴涛,他肯定是状元及第。

    文章发表出去后,柏良平作为舆论的掌控者之一,也发动一些大儒,名士对这篇文章发起了点批。

    那当然都是马屁文章,文章中都是捧高祖的,什么高瞻远瞩,目光如炬,明见万里,不然怎么会推出这个藩王守边的政策来。

    他们一个个都是强烈要求恢复祖制,让愿意守边的藩王去带兵。

    当然也有人睿智之人说了藩王掌控兵权的害处。

    比如,藩王在边境,天高皇帝远,右手握兵权,中枢不能控制。

    腹地朝廷一有动荡,藩王就会领兵入内,对皇位有所觊觎等等

    要不太宗,宣宗怎么会削藩呢?

    可孙修掌控的舆论势力并没有出手,让柏良平指挥着水军对对那些人一顿喷。

    什么鼠目寸光,苟且偷安,目光如豆,看不出高祖陛下的长远目光。观海的我是国舅,我想混吃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