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我是国舅,我想混吃等死在线阅读 - 第五百二十三章 孙修要一块封地

第五百二十三章 孙修要一块封地

    辅政们想了半天,还是举棋不定。给钱,人家不需要。

    升官,官已到顶,再升就是王了,谁敢说封王,信国公还不跟你急。

    在刘宗泉来说,他是想让朝廷封孙修为王,加九锡、冕十旒、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这些待遇全都加上。

    这样,太后皇上也就会对他有了猜忌。他也就可以发动全国的读书人,逼他告老。

    那时,就是他老丈人首辅张嗣成也不敢不同意。

    可刘宗泉不敢,他想到的,别人当然也能想到。他要是说给孙修封王,孙修一定会先弄死他。

    辅政想不出两全其美的方法,只能摆烂了。一个请太后、皇上圣裁就推了个干干净净。

    但张嗣成还是给总管太监汪公公带了一句话,何不问问信国公。

    他觉得,自己的女婿应该不会让国家动荡的,他又学富五车,应该会有办法能解决这件事。

    一个国家,有能打的将领当然好,但他要是年轻,又能打,又深得军心,这就不好办了。

    除非皇帝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压制住他,不然随着官位的增长,国内必有大的动荡。

    太后孙嫣收到奏折也是头疼,小弟官已到达顶点,已封无可封。

    以前的人,能到了这个位置,大部分都已年老,朝廷再暗示一下,也就告老了,给他一个王给就给了。

    可现在,难办啊!小弟才三十,刚到而立之年啊!这怎么告老?难道又让他来个旧病复发?wap.

    可此一时,彼一时,当年小弟可没掌握兵权,才被英宗压下去了。

    现在他已掌握全国兵权,大部分的军队都是由他的亲信统领。

    再让他告老,不说他了,连他手下的亲信都要掀桌子。那时,宁朝危矣。

    但要是封了小弟为王,那这个危机只是暂时平复了一下,可他和泰儿之间的冲突就无法调和了。

    想了半饷,也是毫无办法,抚着额头,一脸愁容。

    建业帝李泰已经快十六岁了,再过两年就可以亲政了。

    “母后,难道舅舅真想当王吗?”

    孙嫣猛然一回头,看着李泰,心想,他已经长大了,为他的皇位担心了。

    “泰儿,以你舅舅的功劳,称王不行吗?”

    “按功劳来说,是可以,但……。”

    孙嫣打断了他的话,“放心,你舅舅不想称王的,我知道他不会。”

    李泰讪讪的笑笑。

    汪公公在边上道:“太后,张首辅让我带句话,何不问问信国公。”

    孙嫣眼睛一高,“快请信国公入官一聚。”

    汪公公躬身下去后,孙嫣道:“泰儿,你在后面听着,看你舅舅是怎么说的。”

    玉京城中现在形势有点诡异,大家都盯着朝廷对信国公的封赏。要是封王,那就是朝廷开始猜忌信国公了。

    孙修进了太平宫,将几名亲卫留在外面,自己一人在慈宁宫见了太后孙嫣。

    孙修就如平常一样,坐到桌前,抓了一个水果就啃。

    “阿姐,找我有什么事?”

    孙嫣也松了一口气,小弟欣然入宫,还是如平常一样,看来他也不想让国家动荡。

    孙嫣组织一下语言,“小弟,你最近立得灭国大功,朝廷不知如何封赏。

    所以,报到我这里来了。你看看,你想要什么?”

    孙修啃光了一个水果,擦擦手道:“阿姐,奖赏这玩意儿,要不要无所谓?我们都是一家人。

    钱,我十几辈子都花不完了,官,我也到头了,也不想当什么王了,省的让你为难。”

    孙嫣有些感动,小弟知道了我的难处,这弟弟不枉我这么疼他。

    “小弟,你不要赏赐,我明白。但朝廷自有法度,有过必罚,有功必赏。你看看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方法。”

    孙修想了想道:“这样吧!不如把菲利群岛封给我吧!”

    “你要封地?”

    李泰也在后面大吃一惊,弄出了些动静,这是要裂土封王吗?

    孙修耳朵一转,知道后面有人,能躲在慈宁宫的,也只有自己的外甥,建业帝李泰了。

    他淡然一笑,“先古以前,都是分封制。有功之臣都已分封领士为奖赏。既能赏赐群臣,又能为国镇守疆土。

    后来,诸侯国越来越强大,互相征伐,导至皇权衰弱。

    再后来,才实行现在的郡县制,所有的州牧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

    这样,才能使国家强大,不致于产生内耗。”

    “信国公,你既然知道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那你为什么还要封地?”

    李泰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孙嫣见李泰冲了出来,平常喊的舅舅也变成了信国公,心中一股怒气涌上心头,为自己儿子的莽撞而恼怒,早知道就不用让他在后面偷听了。

    孙修知道李泰在后面,站起来躬身行礼,“臣不知皇上在此,还请恕罪。”

    孙嫣见小弟也喊了皇上了,知道他们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点隔阂。

    “信国公,你还没有回答朕呢?”

    “郡县制虽然比分封制好,但他有一个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还不如分封制。”

    “什么前提?”

    “信息的传送。”

    李泰一脸懵。

    “先古时期,四面八方皆有敌人,如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这些外敌皆是中央王朝的劲敌,如果实行郡县制,边境上的将军就不能有足够的权力指挥部队。

    每次打仗都要请示中央,调取物资,加上道路不畅,等中央同意了,物资也调过来了,估计也是一年以后的事了。

    在那个群敌环视的时候,这样的调兵效率,这个国家也就完了。”

    李泰一愣,这也说的是。

    “所以,不得不实行分封制,给予封国军事,经济大权,拱卫中央。

    而且那时国土小,这样也能让各封国自由对外扩展土地。

    皇上可知道,在分封制这段时间内国士扩大了倍。”

    李泰摇摇头。

    “十倍国土。”

    “分封制那么好,那为什么还要实行郡县制。”

    “分封制到了一定程度,能征服的地方方都差不多了,要想获得更多的土地,只能向内了。

    这样就会产生内耗,直至王朝灭亡。

    所以,后来的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那时,始皇修建了驰道,直通全国。

    有了驰道,信息就能更快传入中央,让中央能更快的决策,调集物资,军队。”观海的我是国舅,我想混吃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