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我是国舅,我想混吃等死在线阅读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榜

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榜

    翌日,中原六州,六位解元来到信国公府上,南方四州,四位解元也到了信国公府上。

    这十位解元在各自州中都有很大名望,只有说服了他们,南北榜才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参见信国公。”

    “最近发生的事,你们都知道了。你们都是各州学问最好的一批人,你们觉的如何!”

    凌南州解元宋思愤愤不平道:“信国公,这是污蔑,我等何曾用那种龌龊的事来取得功名?

    这考卷都公开了,天下人大可以去查,看一下到底有没有猫腻?不能把这屎盆子扣在我等头上。”

    北方的几位解元也知道这事干的有点不地道,但也不能认怂。

    温参道:“我也承认我的文章比不上宋兄,但也不至于我们中原举子一个都上不了榜吧!这难免令人有些猜想。”

    …………

    双方都辩了起来。

    他们都明白,让中原举子一个都上不了榜这是不可能的了,朝廷肯定要妥协。

    但他们要为名额争一争,温参他们自然是越多越好,宋思为了南方的利益,让出来的名额当然是越少越好。

    一时,双方吵的是面红耳赤,寸步不让。

    孙修道:“好了,好了,静一静。”

    双方静了下来。

    “你们的意见我都知道了,温参。”

    “学生在。”

    “这次科考,中原举子无一人上榜,你说是什么原因?”

    “这个……。”

    “你不说,我说。俗话说得好,北方出将,南方出将。北方比文风,历来是比不上南方的,这你们可承认?”

    温参他们本想想辩两句,但想到历朝的成绩,也没有了底气。

    “承认,但也不至于一个都没上榜。”

    “承认就好,那为什么这次比例竟然如此悬殊呢?你们知道什么原因吗?”

    “去年大战,都集中在北方,让我们无法备考,所以才无一人中榜。”

    “还有呢?”

    “还有……。”

    孙修道:“南方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只要想读书的,都可以免费进入私塾读书,学费由官府负责。

    你说,南方读书人有这么多。选出来的举人自然是优中选优,你们考不过他们也是正常的。”

    “这怎么可能?读书是要花钱的,南方的官府有那么多钱吗?”

    “书用最便宜的,笔也是炭笔,其实费用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最大的开销也就是老师的束脩。

    也只是教启蒙读物,但要是有好人才,老师也会推荐到府中,在府学那继续读书,让人才不至于埋没。”

    北方的举子听了之后,喃喃自语道:“怪不得我们中榜的名额越来越少,到如今一个都没上榜。”

    宋思道:“这都是信国公主政南方施行的政策,我就是通过义务教育才能读上书,直至当上解元。”

    温参等又叹了一口气。

    “你们还认为金大人舞弊了吗?”

    “信国公,我们无话可说。”

    “你们也不要沮丧,这以分数定名额也是有些不妥。

    有些地方文风不盛,要是长久没有人中榜,就会文风尽丧,不利于社稷。m.

    所以我准备设立南北榜,把名额分配下去,雨露均沾。所以找你们商议一下,看能不能实行。”

    温参一行抬起头来,满脸惊喜。

    宋思一行则大吃一惊,“信国公,这样不太公平啊!”

    “我会请朝廷加大进士的人数,以后选官就不在举人中挑选了,全在进士中挑选,这样也不会减少南方的名额。

    进士共六百名,按南六北四处理,你们觉得如何?”

    宋思一行心中一算,名额增加了,也就欣然同意了。

    温参一行更是高兴,以前一个名额都没,现在有了二百多名,就好像天上掉下来一个馅饼。

    至于举人们三次不中,经过挑选,可以进入官场的利益,都被他们忽略了。

    反正他们都是解元,还怕考不上进士吗?

    他们同意了,给各地举子解释的事就交给他们了。

    孙修起草了南北榜的方案,交于朝廷核准,并准备北方举子再考一场,决出北榜名额。

    中原举子见一下多出了二百多个名额,喜不自胜,纷纷来到太平宫门前谢恩。

    南方举子也觉得名额多了,在宋思等人的安抚下,也都同意了。

    南北榜的推出,成功的解决了北方和南方举子的矛盾。

    又一次科考,北方决出了二百多名额。然后,经过殿试,全国上下一共取了六百名进士。

    但落榜的举人还是绝大多数,孙修也借此推出了军校考试。

    军校学员来源有三种,一是勋贵子弟,二是甄选的士兵,三就是民间招募。

    孙修规定军校学员,毕业后就是排尉,但要是秀才进入军中,毕业后为连尉。举人就为营尉。

    孙修明白,以后作战,技术兵器越来越多,特别是海军,要是没有学历,战斗力会大大降低。

    现在有这么多的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他怎能放过。

    在巨阙旬报上,孙修以投笔从戎为题材,写了两首诗,鼓励文人投笔从戎。

    一首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一首是南园十三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两首诗一出,轰动玉京城,让那些文人都心驰神往。

    南赐长和许兴也以帝师的身份大加赞叹,“恨不能年轻三十岁。”

    这二首诗一出,许多文人都报名军校,秀才,举人,甚至进士也报名了,温参就是其中之一。

    他认为,自己作为排名三百多位的进士,到老能升上四品就是祖宗保佑。

    要是参军,自己作为第一届军校生,又是进士出身,毕业最少都是营尉,相当于五品。

    如果自己干的好,退役了起码也是个提督,相当于三品,那可比自己从文官上晋升道路上可快多了。

    当然不是他一人是这么想的,许多文人见不能中榜,也都想从另一条路拼一拼。

    如果不是军校有体检和年龄限制,估计军校的都被这些人挤垮了。观海的我是国舅,我想混吃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