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瞎眼后我竟教始皇帝造大秦的反?在线阅读 - 第143章 苍天绕过谁?

第143章 苍天绕过谁?

    “嘎吱。”

    “嘎吱。”

    王翦沉重的脚步踩踏着令人耳膜发毛的声响,行走在冒着白气和青烟的焦土上。

    心情也同样沉重。

    脸色虽然凝重却没显露出丝毫慌乱之色。

    嘴里不停地发出一道又一道指令,指挥茫然无措的造船坊将士和工匠们开始清理烧焦的区域,着手重建事宜。

    他不敢表现出慌乱。

    这是将领的本能。

    无论心里有多么忐忑,都不能表现在脸上。

    他可以骂人。

    可以砍几颗脑袋泄愤。

    可以挨个鞭打造船工坊所有的主事者。

    还可以保持沉默。

    阴沉着一张脸,源源不断地发出指令。

    无论这些指令是对是错,只要属下有事可做,便一切安定。

    就是不能慌乱。

    不能乱了章法和人心。

    尽快恢复秩序是避免人心涣散,迅速接管权利,以及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没瞎扯,大家信了有用,不管多乱的局面,只要尽快分派任务给所有人做,让他们忙的没时间胡思乱想,事情就不会变得更坏。还有助于竖立个人威望。这个小技巧适用于所有突发事件)。

    王翦最先查验受创最严重的油料库。

    焦油是个好东西。

    自从大秦各郡县铺开炼焦以来,产出了大量的焦油。

    人们发现,这东西除了点灯之外,还能代替桐油,当成木材的防腐材料使用。

    将领也对其情有独钟。

    火攻利器啊!

    火势比香油猛,比桐油更易燃。

    用它做火箭,更易点燃对方战船。

    炸开后,烧工坊的威力也大得吓人。

    两名被打晕的守卫。

    现在只能看到黑乎乎的人影,骨头渣都没剩下。

    堆在附近的大料都没救回来。

    正滋滋作响地冒着青烟。

    顽强地与不断泼上去的河水抗争。

    蠢货!

    怎么就把油料这么危险的东西,跟大木料放到一起了呢?

    王翦看着灾变的主要现场,恨得牙痒痒:“来人,把修建油料库的工头及相关官员都抓起来,送去骊山修陵。全家都去!”

    “另觅工头,与工坊十里之外,另建油料库!”

    “……”

    姑且不论昌平君放火的事是真是假。

    那些敢把油料库安置在工坊里,周围还堆满木料的工头和官员,肯定逃不脱干系。

    先办了再说。

    有人为此次灾变背锅受罚,其他人也就不会胆颤心惊了。

    只要军心稳定,其他事都不叫事。

    木料多的是。

    只要少府肯掏钱收购木料,那些黔首们看到赚钱的机会,跑的比谁都快。

    不出三月,木料又会备齐。

    更不会耽误他举兵伐楚。

    建造好的战船都在水军营寨,并不受影响。

    就是船台上正在建造的战船被烧了个精光。

    损失不小。

    至少把五千工匠忙碌两个多月建造的六十艘楼船半成品烧毁。

    再加上木料损失,王翦粗略估计,至少两万金饼被烧没了。

    他一路走,一路处罚。

    凡是能挑出毛病和错漏的地方,都把相关工头、官员严厉处罚一遍。

    然后再攫拔新人替换。

    短短一夜间便重塑了造船工坊的秩序,让工匠和民夫们安静地干活。

    并没有四散而逃。

    看人心稳定,不会出什么变故了,他才安坐军帐,把主薄从大狱中提出来。

    并笑嘻嘻地亲自松绑:“成济贤侄,你受委屈了。叔父将你下狱,也是为了稳定军心,不得已而为之。”

    “大将军客气。”

    杨成济可不上当,根本不信他这套说辞。

    当将军的人物,为了稳定军心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借人头颅一用是常事。

    别看这位叔父眼下笑眯眯,言辞非常温婉。

    真有需要的时候。

    借头颅一用的事照样会发生。

    别提什么叔父不叔父,砍脑袋的时候,人家是大将军。

    老爹杨端和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儿,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砍脑袋。

    “很好,很沉稳!”

    眼看杨成济并没有感恩戴德,王翦自找台阶下:“大战将起,你能如此沉稳,某家也能放心地把造船工坊继续交与你统领。”

    “大战将起?”杨成济惊呆了。

    这不是才鼓动昌平君纵火烧了战船吗?

    楚国敢开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看到杨成济震惊的小模样,王翦满意地捋须而笑:“汝父端和,戎马一生,未尝一败,皆因料敌于先。”

    “你也该学学杨将军的样子,多去了解敌人的脾性。”

    “譬如楚王熊完。”

    “志大才疏,又心比天高,却又胆小如鼠。”

    “此人不动则已,一动则倾尽全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敢纵火烧船。”

    “也敢倾楚国百万带甲之士前来攻伐。”

    “某家来前,汝父已整军备战,以逸待劳。”

    “就等楚军前来送死。”

    神乎其技!

    杨成济被王翦和老爹料敌于先的本事惊得说不出话来。

    只能眼巴巴地接受大将军教训。

    王翦表示很满意。

    前戏铺垫得差不多了,又笑着吩咐:“某要你奏报大王,言说造船工坊损失惨重,战船木料折损殆尽,需要一年半载后方可恢复造船。”

    “疑兵之计,末将明白。奏报写完,自会有人泄露消息,传至楚王耳中。”

    杨成济也不是傻子。

    自然知道王翦吩咐的意思。

    急忙应承下来。

    拍着胸脯保证完成任务。

    事情办妥,王翦也不停留,又快马加鞭地连夜赶回武关。

    临行前,自然也要写一份奏报,把昌平君纵火烧船的事禀报清楚。

    主将和随军主薄共同指责。

    昌平君跑不了。

    不需要什么证据。

    这种动摇国本的大案,仅一个怀疑便已足够把大秦最顶级的权贵拉下马。

    比起应对楚军。

    王翦更担心芈姓外戚的反噬力量。

    华阳太后一发威。

    强如大将军也无法承受其怒火。

    不得不拉上杨端和的儿子一起把矛头对准昌平君。

    先把罪名坐实。

    有了结结实实的罪名,压力就会转移到芈姓外戚那边。

    该怎么处置,让华阳太后头疼去吧。

    昌平君这些天可没少折腾老子。

    也没少折腾造船工坊。

    也该这些吃闲饭的芈姓外戚头疼头疼了。

    天道好轮回。

    苍天绕过谁?

    王翦返回武关整军备战的时候,熊启弃马换船,顺着汉水一路东进。

    很快来到寿春。乐瑶小公举的瞎眼后我竟教始皇帝造大秦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