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瞎眼后我竟教始皇帝造大秦的反?在线阅读 - 第124章 屠刀,该砍向百官了

第124章 屠刀,该砍向百官了

    铜钱还有不够用的时候?

    吕不韦的奏章,让嬴政大开眼界。

    自他亲政起,少府司职生产的五铢钱,从来都是富裕的。

    发愁的是怎么赏赐出去。

    最后折腾出了个很不要脸的“以铜代金”的办法,用铜钱代替金饼赐给王公大臣。

    从来没有不够用的说法。

    没想到。

    他只是匆忙中琢磨出个,让庶民冬天修路赚钱粮的办法,就让大秦开始缺铜钱。

    倒是有点稀奇。

    吕不韦在奏章中尝试着提出解决办法——从国师府讨要新的制钱技术,改良铸造五铢钱的工艺流程。

    大秦不缺铜。

    尤其是秦王开始攻略赵魏韩三国,缴获了大量的三国铜钱和铜制兵器。

    这些东西都被运粮部队源源不断地送回咸阳。

    现在大秦的铜堆积如山。

    就是铸造成五铢钱的过程耗时耗力,赶不上越来越大需求量。

    看似笑话一样的钱荒,实际上隐藏着天大的危机——惜买。

    五铢钱越少,庶民就越舍不得花。

    从官府手里赚到的铜钱,都装进瓦罐里,埋到猪圈里。

    塞进炕洞里……

    想方设法地藏起来,就是舍不得花出去。

    随着民间藏起来的铜钱越来越多,钱荒会越发紧张。

    进而推进粮价下跌。

    当粮价下跌到生产成本价格以下,庶民还愿意卖粮吗?

    他们不卖粮,工匠、权贵、军队吃什么?

    能解决潜在危机的办法,只有国师府才能找到。

    “仲父到底是何意?”

    看上去四平八稳,挑不出什么毛病的奏章,让嬴政紧皱眉头。

    他才不相信吕不韦这个丞相解决不了钱荒的问题。

    多刻几个模子。

    多雇几个工匠。

    又费不了多大的事,随手便可解决钱荒的问题。

    为何偏偏向国师府讨主意?

    背后还有隐情!

    或许,主管金行筹建事宜的丞相,还有其他打算。

    只是不方便明说罢了。

    他对吕不韦的这种试探虽然有点反感,却并不感到意外。

    随手批了个“准”字,便把奏章扔到一边。

    又拿起廷尉李斯的奏章。

    李斯奏请的是大事——废连坐!

    奏章里,详细诉说了老公族和赢姓王族因为侵占田亩的事,被牵连了无数家族。

    虽然免受砍头的惩罚。

    举家老小一起被罚去修水渠或修陵,导致妇孺老人也跟着受牵连。

    工地上到处都是哀嚎声。

    也有不少老幼因此殒命当场。

    凄惨不已。

    文武百官看到王族和老公族的下场,也忐忑不安,人心不稳。

    非常渴望废除连坐制。

    所以,共同请奏废除秦律中所有的连坐制。

    “呵!”

    嬴政看完奏章,一个字都没批,顺手把竹简塞进不予回复的奏章堆里。

    先让文武百官颤抖几年。

    吓傻了再废连坐。

    不然,这帮记吃不记打的家伙,过几年就会忘了庶民被连坐制折磨的痛楚。

    自己痛过,方知别人痛楚。

    不过,为了避免牵连庶民,他还是颁发王诏。

    让各郡县暂缓执行连坐制,并没有给赵高下令废除连坐。

    以赵高的聪明劲,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屠刀,该砍向百官了!

    他不怕有人造反。

    亲自布局连克三国,让嬴政自信心爆棚,感觉一切尽在掌握。

    驾驭朝中大臣的时候,多了几分自如和不屑。

    批阅奏章也快捷不少。

    往往能一眼洞悉奏章背后的真正目的。

    譬如代替自己巡查民间的王纨,越来越有悲天悯人的气质。

    却距离嬴政期待的巡查御使身份相去甚远。

    看来,以后不能让其司职刑罚类职位。

    御史大夫更不可能。

    不过,王纨的奏章让他很清晰地看到大秦庶民的生活。

    还能看到点他亲自巡查看不到的东西。

    一想到大秦百姓畜力短缺,只能靠人力拉拽犁铧翻松土地,嬴政再也坐不住了。

    他起身安排出行。

    想亲眼看看赵国庶民是如何耕作的。

    人力拉拽犁铧,是不是比用耜翻耕更有效率。

    犁铧产量不高。

    只能留在秦国境内普及。

    新占据的国土,依然用耜和赵人发明的铁犁。

    秦王车驾出了邯郸。

    在铁鹰锐营的护卫下,缓缓行驶在乡间土路上颠簸。

    嬴政打开窗帘,任由微微带着寒气的春风灌入车驾。

    轻轻嗅着泥土的芬芳。

    一路走,一路看。

    一路赵人拜倒在地,向秦王叩首,欢呼:“大王万年!”

    “大秦万年!”

    这是自发的欢呼。

    赶走赵国权贵之后,原本巨大的权贵田地,都被租给了本地庶民。

    让他们耕种。

    还可向官府赊粮种农具。

    所以,赵人向秦人的转换过程极为顺利。

    庶民兴高采烈,残存的权贵们自然心生不满。

    尤其是那些子弟进入秦国雍城求学的权贵。

    在秦王强令之下田产减半。

    多出来的一半田产,或奖赏有功将士,或转租本地庶民。

    虽然没像跟着赵王逃走的权贵那样,财货土地皆失。

    却也损失了一半田产。

    心怀不满,却又不敢发作,只能暗搓搓地鼓捣点闲话。

    秦王出行的时候,跪倒在路边,拜得比谁都诚恳。

    脸上的笑容也更加明显。

    赵人跪迎秦王的一幕看在春平君眼里,心里多少有些酸涩。

    他紧随信使而来。

    却没想到跑到龙台宫的时候才得知秦王出巡的消息。

    只能屁颠屁颠地催动车马出城追赶。

    好不容易赶上了。

    却没看到赵人对秦王怒目而视的一幕,反而是笑脸相迎,比跪拜赵王的时候还恭顺。

    甚至,大多数庶民喜笑颜开。

    比赵王出行神鬼易辟的场面好看无数倍。

    赵氏,再也无缘邯郸了!

    看到这种场面,春平君那里还不明白,秦王已经消化了侵占的土地。

    原本的赵人,已经欢天喜地去当秦人,再也不以赵人自居。

    “外臣拜见秦王。”

    他耐着性子,经过重重搜查,终于拜倒在秦王车驾前。

    “春平君啊!”

    嬴政依窗而笑:“起来吧,陪寡人看看万象更新,万民劳作的宏大场面。”

    “这等无上美景,寡人一辈子都看不够!”

    心态平和的一塌糊涂。

    绝口不提刚刚侵占了人家大部分领土的事。

    看到奉命而来的赵使仿佛看到相交多年的老友。

    甚至招手示意。

    让春平君站在车窗前答话。乐瑶小公举的瞎眼后我竟教始皇帝造大秦的反?